标签:
杂谈 |
同学们,结合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还是困惑于结合材料的尺度,都知道做题要结合材料,但结合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多想一点或者少想一点都会与答案失之交臂。有的同学盲目相信材料,认为课堂上学的知识没有任何价值,无限度使用材料,导致很多思考成了无本之木;还有的同学谨小慎微,总是拘泥于课堂,对材料的使用很不到位。
其实,巧妙地结合材料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两点。
第一、材料优先,课堂辅助,分值定点,适当多些。材料是一个题的个性所在,体现了活生生的问题情境,我们的答案来源首先考虑材料,材料不会直来直去,通常会闪现其词,欲说还羞。同学们要根据题干要求,反过来利用材料来推出题干的结论。这很像做证明题,只是文科的东西没必要较真,题干让你往哪个方向思考咱就借坡下驴往哪个方向思考,这有点见风使舵的意味。没办法,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如此。分值非常重要,一般每一个要点是2分,8分的一道大题意味着至少要答出4个要点。问题是,能保证你回答的四个要点一定是答案的四个要点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适当多些几个要点。当材料分析完毕发现再也提炼不出答案来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课堂所学的内容。不用纠结,沾边就可以写上。因为阅卷过程中只看对的,不管错的。你的错误答案也不会给你倒扣分。
第二、提炼关键,精简文字,因果描述,万无一失。文综考试时间紧张,这就需要同学们的文字必须干净利索,没有废话。很多同学啰里啰嗦,无效文字一大堆,白白耗费太多时间。但精简文字不是无限度的,必须保证要点突出,还要能结合材料。做到有因有果。区位类的题目,很多同学只回答要点,四个字一条。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足等等。这样回答并没有结合材料,也就是没有原因,只有结果。为什么交通便利啊,你要回答,临海河流铁路经过,交通便利。这样就完美了。因果描述在阅卷中非常看重,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注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