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高考题真的是让人欲哭无泪啊。
因为它们的答案出其不意,让人大跌眼镜。
你做错了,很不服气。但认真再看看题干,你就心服口服了。
此题选自2016全国卷3文综地理1--3题。原题如下: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输量
D. 设备费用
【宋老师解读】
材料是一段长长的文字,文字量越来越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体现了命题者想考查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意图。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逼迫下从事学习活动,课余时间几乎不会主动阅读文章书籍。大段文字量隐藏的信息量也大,更需要考生平心静气的心态和沉稳干练的作风。很多学生一段文字要读好多遍才能提取出有效信息,浪费了很多时间,就是因为阅读能力很差。
这道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原因有降低生产生本,去劳动力土地价格更低的地方,或者拓展市场,比如日本国内市场狭小,需要将企业迁到国外,让市场变得更大;还有的地方内部交易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或是劳动力素质高,这些也是产业转移经常考虑的因素。
本题提供的情境是中国的棉纺织企业的产业转移。关键信息我已经用别的颜色凸显了出来。那就是中国国内的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高,中国的劳动力工资比美国低,比巴基斯坦和越南要高。
第1题很简单,在越南和巴基斯坦建厂比美国利润高的原因肯定是劳动力价格低。这是最复合材料信息的。
最让人费解的是第2题,根据材料我估计绝大部分孩子会选择A。材料明明告诉我们美国的棉花比中国的要低。B项劳动力价格美国比中国要高,不符合题意。D项市场需求也不行,因为中国人口最多,棉纺织的市场和人口数量是息息相关的,美国人口远没有中国人口多。
不幸的是,答案是C投资环境。
很多同学咒骂,这是什么破题,明显误人子弟啊!
先别急,再回头看看题干:“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都是国际市场,而材料就提了一句国际市场的价格比中国便宜。也即是说,在越南巴基斯坦或者美国,棉花的价格都比中国便宜,A项原材料的价格没有太大差别。
于是顺理成章选C投资环境。何为投资环境?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包括劳动力素质、国家政策、环境质量、内部交易成本协作条件等。
美国在这些方面一定完爆越南巴基斯坦。
第3题,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中国企业都敢把纺织企业开到美国去了,美国的劳动力的价格可是中国的三倍啊。这只能说明需要的总劳动力数量已经不多了,劳动力的工资支出已经不是最大的成本。和ACD三个选项没有关系。
你或许会认为第2题是一道坑爹的题,但你做错了怪谁呢?题干就在那里,白纸黑字,你却理解不对真正的意思。
告诫大家:审题是个硬功夫,不是你一下子认真就能做好的。不做大量试题,不吃过大亏,不经过认真反思,是不会长记性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