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风古韵窑烧千载寻访渊源追叹如今么么锐行摄 |
分类: 行间览摄 |


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的古窑民俗博览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来访景德镇了解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景区,园区内历代古窑展示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在这里,可以探索梳理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脉络。





清代镇窑(简称“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整座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进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形窑”之称。全长15---20米,容积为300立方米左右,最高处6米上下。烧炼以松柴为燃料(故又称“柴窑”),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火候的瓷坯。景德镇窑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窑瓷窑。2000年7月25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并配有插图。明代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要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皇帝烧造瓷器的御用瓷厂,明清御窑“六式窑”在五百多年间烧制了大量精美的御用瓷器,但在清王朝灭亡后,御窑熄灭了炉火。明清御窑分为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六窑。2013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复烧明清御窑“六式窑”中的青窑、龙缸窑和风火窑。
龙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其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并可形成烧造青瓷、影青瓷的还原气氛。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的兴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景德镇湖田、瑶里、丽阳等多处发现有宋代龙窑遗址。
馒头窑为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以窑形近似馒头而得名。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馒头窑属半倒焰式窑炉,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经烟囱排出窑外。烧成温度可高达一千三百度,并可形成还原气氛。经景德镇窑工的不断探索,元明馒头窑的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达到了我国传统瓷业此类窑炉的最高水平。
和么么锐一起,去旅行!
Shot by SONY A5100+E35+NEX5N+E10-18+E18-200
---------------------------------微单好用微单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