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2015-11-16 10:26:38)
标签:

文化

收藏

旅游

历史

育儿

           楚沩乡下一直有很多民间传说,但在史籍和网络中很少有记载的。这里从新石器时代的古迹到商周青铜器古物,望北峰上观北斗,下看百峰和七星台的星象传奇。楚沩盆地流传的石马寨羊角寨老虎冲兔子湾等十二生肖传说,烂山峡中烂山河里出天子的民间传说,以及九宫棋盘石和白龟盘墓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从唐宋清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流传的种种人文典故。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集天文,地理,人文,古迹都传承有序的神秘之地。一直以来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楚沩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为了让这些楚沩地方的非物质文化能更好的得到传承,老人们希望把这些流传的故事分享出去和大家共享。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楚沩盆地流传的乡间谚语。他教导楚沩的后辈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合作,共赢。情比金坚,友如石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要有三五个知己好友。听老人们说楚沩流传最响的真挚友谊就是湘绮先生王闿运和宁乡廖荪畡树蘅的石交之情。

         石交,交谊坚固的朋友,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史记·苏秦列传》:“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 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 秦王 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讎而得石交者也。”
《三国志·蜀志·杨洪传》:“石交之道,举讐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七:“万里投谏书,石交化豺虎。”

康有为 《六哀诗·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刑部主事刘君光第》:“故人多石交,下石一何伙!故知交在神,面交多坎阻。”

http://s1/mw690/002LgeFWgy6X2ySYPZuf0&690 一个好汉三个帮" TITLE="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



 翻开王闿运先生的《湘绮楼日记》,里面有记录他和廖树蘅先生的交往记录,摘录两篇共享.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四月六日 晴  摘樱桃,作诗一首:

红果甘香熟最先,摘看媨带露珠圓。
蒲桃太俗难相比,芍药初开许並搴。
曲宴己无唐故事,转蓬曾咏蜀诗篇。
年来内热冰消久,不羨金盘薦玉筵。

 顷之叔止及鄒臺石同来。鄒己十余年不见矣,得馆后,积累千金,尽化於卝,故来请办卝务,告以无事,留饭而去。宝老耶陪客。湛童送樱桃与城中诸妇女,并饷廖荪畡。(从这些细小的事情我们就能看到他们的友谊,家里吃个新鲜水果都要给朋友送去共享尝鲜)

 民国五年丙辰年四月十七日  阴  作廖荪畡妻墓铭。寻庚戌日记未得。(这时的王闿运已经八十三岁,这是王闿运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但他还是记挂着朋友,要为朋友过世的夫人写墓志铭。这份感情,这份执着的友谊感动了无数楚沩人。楚江老人讲述刘中和整理)。 

王闿运是湘中大儒,长期从事教育,先后执教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和南昌江西大学堂,加上家中私授的弟子,学生达数千人,较著名的弟子有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谭延闿等。

廖树蘅老家在现在的宁乡南田坪横田廖家湾,他才华横溢,《珠泉草庐诗钞》四卷、《诗后集》二卷(陈三立序)、《珠泉草庐文录二卷》(王闿运序)、《廖氏五云庐志续编》二卷、《珠泉草庐书牍》十二卷、《茭源银场录》二卷、《梅锦源墓志铭》一卷、《武军志略》二卷(代周达武撰)等。他的对联特多石破天惊之作。兹录其监常宁水口山银场联云:

惟精诚所感  能开金石
兴山泽之利  以致富强

九言作一句,坚刚无伦。又,集东坡句为联云:

且凭造物开山骨
欲助君王铸褭蹄

亦雅切。自言居场先后十六载,场故在松柏市。王湘绮记文称,由市至豹子岭八里,上为水口山,今银场名天下者也。始至有梦兆其馆地,即寇平仲旧馆。寥于是即临湘一面建楼,并题联云:

十里接银场  前代茭源曾置监
层楼压湘水  过江山色入凭栏

语亦秀发。又,湘绮联云:

松柏岁寒心  平仲昔来曾筑室
潇湘水云色  元晖吟望试登楼

廖自记言:湘绮定为莱公过此地,遂为此邦添一故实,后之志地者,其有取焉。荪畡壮年尝从军甘凉,为提督周达武入幕之宾。军府建牙张掖,汉河西四郡之一,古之居延塞也。提署有曰一园者,杨果勇昔所命名,内有肖虹亭,荪畡撰联云:

胭脂在北,祁连在南,四郡襟喉归揽结
旅宿非舟,陆居非屋,三山楼阁浸虚无

又联云:

树摇苍空,云气暗遮楼阁
园据绿水,月明如坐潇湘

又,箭道左毅武营营门联云:

雄剑倚层云,貔貅夜肃天山月
大旗招落日,鼓角霜严敕勒秋

http://s4/mw690/002LgeFWgy6X2yUUtLd63&690 一个好汉三个帮" TITLE="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

http://s15/mw690/002LgeFWgy6X2yW3rVs9e&690 一个好汉三个帮" TITLE="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

http://s2/mw690/002LgeFWgy6X2yWAF8de1&690 一个好汉三个帮" TITLE="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


王闿运为廖树蘅七十大寿作文

《寿廖七十序》文云:
  近世论士必曰热心,而刘岘庄尚书独自号冷隐,若冰炭之不相合也。非热不足以济人,非冷不足以应世。士君子怀才抱道,要必有发见之时,乃后不为虚声,不然者,岩穴枯槁而自以为冷,声华喧赫而自以为热,其可嗤也均矣。当东南鼎沸之时,天下波靡,而独有湘乡曾侯倡为求人才分国忧之言,于是左、胡和之,虽走卒下吏,一艺之长,得以自达。闿运弱冠亦与其议论,湖外人才搜访遍矣,宁乡近邑,廖氏名族,有荪畡先生者,与刘克庵兄弟游,称名诸生,竟寂然不相闻。其后湘军愈昌,谓将分旄,而周提督得称大将,专阃固原,乃始礼接之,邀游列营,历览关原,赋诗而还。陈巡抚故宦湘中,颇与唱酬,名声乃稍稍闻于省城。未几而海外耀兵,疆臣失职,征调惶扰,陈君自鄂臬调藩畿辅,江湖波荡,而先生拿扁舟,越重湖,游虎丘而还,其于世盖然矣,可谓冷矣。俄而陈君抚湘,康、梁得志,亟用热心之言,举国若狂。湘人被知用者皆旋踵放弃,独常宁矿利大效,海外腾书以为巨厂;部尚书移文湘抚称廖氏私产,即先生为陈抚所开辟也。方其受事时,与巡抚约,一不得掣肘,荐一人,授一策,即请退矣,故其举事皆自经画,以成此伟绩。无尺寸之柄,而御数千万人,外排众议,内检罅漏,为湖南所恃以立国,陈抚所赖以雪谤。身杂丁役之间,躬畚钟之事,食不兼味,居不重幕,亦哑然自笑,不自知其何所求也。人之目之者,皆以拥厚资,握全权,一语不合,则以求去要必胜。省局尝欲驾驭之,排挤之,而卒不能。徐视其容色,听其言论,若不知有开矿之利,而遑恤人言乎?闿运长先生八岁,相见时年逾六十矣,未暇问其设施,但观其诗文春容高华,无寒俭之音,不与冷官相称。未几果以学官改部司,主省局,天下言矿政者交推之,而亦垂垂老矣。今年正满七十,同事诸君皆欲称觞致词,而以余知先生最深,属为文张之。予以为先生性冷而心热,蓄道德能文章而不见用,偶见之于纤小之事,已冠当时、名海内,使其柄大政、课功效,必能扩充之无疑也。士无所挟持,诚虚生耳,虽膺高爵享厚禄何益?先生家固小康,以勤俭治之,男妇各有所职,六丈夫子,俱有才能,恂恂雍雍,门庭儒雅,尤余所叹羡。尝戏语之云:“君毋自夸能教,此福非他人所及也。生平得接贤人君子众矣,先生得天独厚,而不自表衤暴,特假矿以发之。今七十既老,当古人致政之年,宜及斯时谢事闲居,饮酒赋诗,传子课孙,以福泽长曾元,而何汲汲远游,避客遁世之为?”先生笑曰:“吾前者西征东游,子未闻一言,今独欲吾具衣冠,延贺客,仆仆亟拜,以为子酒肉计,子言谬也。姑待吾归而论之。”然闿运窃自喜相见晚而相知深,吾文果足用也,遂书以为寿。楚江老人讲述刘中和整理)

 
 《珠泉草庐文录序》即由王闿运所作,并录于下:
  
《珠泉草庐诗文》,余皆得而读之。诗皇中宫音,尝决其非乡曲穷愁文士。文因小见大,务为有用之作,不甚雕绘,颇取韩退之气盛言宜之说,沛然而来,忽然而止,于今所谓古文家者,皆有合焉。余之得奉教也,由陈右铭。右铭罢官旅湘,为余亟称廖君能文词;及其抚湘,乃倚以主矿政。余窃意文人不耐杂,不虞君之肯为用也。既而右铭罢去,矿利大兴,海内皆推廖君所主为第一,直省无敢比者,无有称其文诗者矣。独张子虞、柯凤笙前后督湘学,稍知其能诗。余虽勉与君唱和,于古文义法未之窥也。昔归熙甫论王元美,以为庸妄巨子,余之不见屏而猥承相与论文,岂非幸欤?退之非薄六朝,余不敢擅论八家,盖人各有能有不能,而余之论君文,曾不敢谓当君意也。
                                                                                                                                                                       丙午小寒日,王闿运题。

        1907年,王闿运还应廖树蘅之邀到沩山、灰汤游览,并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当时,正是1907年正月初九,闲居省城的王闿运接到廖树蘅的邀请,便经油草铺进入宁乡,来到宁乡南田坪衡田廖家。十一日启行,宿横市。十二日,抵密印寺,当时密印寺有门楹联云:


“雷雨护龙湫,洗钵安禅,昨夜梦伽蓝微笑;
松花迷鹿径,鸣钟入定,何人知节度重来?”

          十三日,方丈寄云陪观优钵昙花泉。春晴水涸,非复飞花溅雪之观。随后下山,再宿横市。十四日渡沩水,经滩山铺,穿麦田,至灰汤关公庙。饭后,廖树蘅与王闿运同观汤泉,夜宿庙中。十五日早起,两人才依依惜别。

据传,廖树蘅在这次游览中,曾作过两首《游沩山》的诗。一首是:

“梦想西沩万笏山,春风华发共跻攀。
百年游事赓乡衮,一路烟峦耸髻鬟。
幽壑转雷神瀵洒,袈裟铺地水田环。
闻香我亦寻源客,径欲移家到此间。”

另一首则是:

“石头路滑忽东西,回首仙都望欲迷。
扫塔有禅参白骨,升天无术觅丹梯。
断碑生粟经千载,香水和烟嗽一溪。
归对桃花成独笑,寒山密藏莫轻提。”
 

http://s12/mw690/002LgeFWgy6X2yYwWMz2b&690 一个好汉三个帮" TITLE="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

       1907年正月14日廖树蘅与王闿运同游灰汤时,更有唱和之作。他们见灰汤温泉水汩汩流出,而旁边的池塘里却养有很多鸭子,即“汤鸭”。王闿运对此很感兴趣,廖树蘅便特意买了四只鸭子相送。当晚,他们夜宿灰汤,两人便相互作诗酬唱起来。在王闿运的《湘绮楼诗文集》中,有一首《荪畡同看汤泉,因赠四鸭,笼归赋谢》,诗云:

“东骛山前冬骛肥,汤泉温暖养毛衣。
久闻下箸用鹅炙,莫惜随笼别鹭矶。
旧例珍羞烦驿致,新河余粟损戎机。
老来补骨须真髓,犹恐摩尼见火飞。”

而由廖树蘅之孙廖镇枢编辑、外孙梅伯纪点校的《珠泉草庐师友录》一书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述,并留有廖树蘅《汤泉鸭一首,次湘绮韵》,诗云:

“汤泉温暖渚云肥,鸭浴晴波刷羽衣。
不道笼鹅僧院客,却来见鹜钓人矶。
新河座上曾分脔,洄曲军中大合围。
养髓不应频棰背,由来囚鸟不忘飞。”

 后来王闿运再次来宁乡游沩山,从王闿运《湘绮楼诗集》摘录两篇共享

 送廖荪畡还山
西湖三日陪清宴,笙歌酒煖飞霜散。
归来乘月度寒林,始悟欢筵有离怨。
临承形胜扼中游,义军初起振湘洲。
文武龙驤四十載,宾寮高士尽高流。
我先避地仍留客,君亦借才分一席。
每同游赏得新诗,偶说乱离成旧迹。
中兴艰苦信徒劳,坐看鸟迹兽蹄交。
不恨枢机迷政本,反空杼柚困钱刀。
昔岁蜀滇论廾利,弹冠笑谢非吾事。
闻君投笔把长镵,能与故人借指臂。
陈侯不用老生言,頓空库藏损囊钱。
虽知百万银铅涌,始验中丞计划宽。
众离群疑方一雪,君自清寒人自热。
浮江万舸宝光腾,闭户一氈清与发。
功成身退古今同,况复富强非远功。
不肯齐厨餐苜蓿,安能幕府倚梧桐?
清湘波静攜家去,何減扁舟五湖趣。
回思风雪五峰间,卻望匡庐九江路。
余欲乘欙度醴东,便沿牵水看霜枫。
山中爉酒知同熟,有约珠泉放钓筒。

游沩山宿密印寺
善游不期劳,山水养余心。
既闻灵泉胜,志在云巖深。
曲折隨清川,掩映度峦林。
三重秀层阻,丹翠交葻阴。
望厓陵天表,转步旷超临。
平田若仙源,鸡犬答和音。
樵采有时逢,为我袚尘襟。
暫来参玄理,欲往穷幽寻。
緜途信荒寥,端坐翫岖嵚。 
      
 听老人们说,湘绮先生王闿运和廖树蘅相识相知的真挚友谊,这是湖湘人文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传统中的优良品质。老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湖南人有三气 :灵气;匪气;霸气。刚是内核,毅是灵魂,灵是气质。霸蛮与灵泛,能辩证统一。虎气与猴气,能集于一身。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之志,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迈之气。湖南人倔强,按湖南话说是“犟”,人们常常以“石头”、“骡子”、“辣椒”的习性来比喻湖南人的性格。大凡湖南人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有了一种思想主张,就不会轻易改变;认死理,一条路走到底,遇到困难勇往直前,“虽九死其犹未悔”;势之顺逆,人之毁誉,全不顾及;断头流血,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的湘军。也说明了湖南人的团结,友爱和合作,共赢的湖湘精神。为了让这些楚沩地方的非物质文化能更好的得到传承,老人们希望把这些流传的故事分享出去和大家共享。楚江老人讲述刘中和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