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
(2011-12-28 12:49: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计划 |
http://blog.163.com/liwenhe502@126/blog/static/5407929320082114323098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我认为这句话的关键字是“过分”,因此我对这句话理解是: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如果不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只注重实际语言运用等能力,就会导致各种能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有,语法是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具备为人们所理解的条理性。学习一种外语,如果不了解该语种的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习者准确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
英国教育家Jayne Moon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准确地掌握语言。《英语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法教学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就应采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语法教学原则和策略。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1.隐性原则
在语法教学方面,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显性语法教学,一种是隐性语法教学。前者教学法侧重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的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应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而是让学生通过情景交际体验语言的语法规则,在反复运用语言的基础上总结出语法规则。显性语法教学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显性语法教学使学生容易把所学的语言形式与语言的使用语境、语言的意义脱节,因此这种方法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而采用隐性语法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采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学,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语法规则,在让学生运用语法规则进行交际,做到学了就 “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如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教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说:“I am drawing a picture.”“I am drawing a...”,接着让学生在纸上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I am drawing a picture.”“I am drawing a...”。然后教师唱歌、跳舞,边唱、边跳边说“I am singing.”,“I am dancing.”,接下来还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边说“I am singing.”,“I am dancing.”。在此基础上老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就是在用英语的一个语法说句子,这个语法就叫现在进行时。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情况下运用现在进行时、现在进行时怎样用就很容易。再给学生一些图片或让学生观看画面或帮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内运用现在进行时进行真实的交际。这种形式学语法,语法规则是学生自己在实际运用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他们一定记得牢,会运用。
2.适量原则
适量就是讲解时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罗嗦。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孩子们运用正确,而且往往把孩子们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语言点)讲解不够。其实学英语就象学汽车驾驶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而且正如上面我们所说的,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为此语法讲解要遵循适量原则,讲得多既费时、费力,还可能导致孩子们生厌。
3.意义先行原则
英国教育家Jayne Moon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时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和很少注意语言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获悉语言的能力很强。如果我们在课的开始就讲语法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因此,进行语法教学时要采用意义先行的原则。首先,让孩子们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活动,运用所学语法项目;最后,在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
运用上述三个原则进行小学语法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们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运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性、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在语法教学时也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语法教学充满活力。
1.任务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语法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在进行一般将来时的教学时,我高兴、神秘地对学生说“I’m happy today, I am going to do an interesting thing after school, do you know what it is?”让学生用“You are going to do…”猜测。然后教师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当学生能用“I’m going to do …”时,师生一起总结一般讲来时的用法,教师再给他们布置任务——运用一般将来时制定自己的暑期活动计划,然后在组内交流。
2.情境策略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可利用真实的情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趋于形象化、直观化和真实性。例如: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时,教师站在讲桌旁边比划着高、矮边对同学们说:“I’m tall. The desk is short. I’m taller than the desk.”再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站到前面,此时学生就会仿照老师的话说:“… is tall, … is short, … is taller than …”。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准。
3.认知策略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和记忆的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与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机能,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
(1)对比法。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项目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现象。面这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这些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每个语法现象的关键点,发现这些语法现象的差异点。如:现在进行时 be+-ing , 句子中常有 look, listen, now作标志;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常有usually, always, often, sometimes等词作标志;一般将来时 的句子中常有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将来的时间作标志;一般过去时通常由表示过去的时间作标志,如:yesterday, last month, three days ago等。学生清楚了每个语法项目的关键点,他们就不会再对它们产生困惑。
(2)归纳法。归纳法就是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should, must ,need, can 等词的用法时,给学生一些配有句子的图片,让他们看图片读句子,然后仿照所给的句子用这些情态动词说新句子,如果有说错的教师给与适当的提示,这时再让学生总结出情态动词的用法就很容易了。
4. 活动策略
小学生天性就好动,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如果采用TPR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就会使学生的整个大脑思维活跃,学得专心,感知和理解就会更加清晰,记忆也就会更加牢固。例如,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让学生边做着动作边说“I’m doing…” ;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开展才能展示活动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活动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学习既轻松又有效。
总之,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原则,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思考,使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活泼的活动中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并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交际等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法知识自然地融入其中,小学生也一定能学好语法知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学好英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