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耶稣受难之路见闻(一)

标签:
耶路撒冷老城苦路耶稣受难之路 |
分类: 以色列旅游 |

苦路十四处(Via Doiorosa),是指耶稣背十字架在人间走得最后一段路程,尽头就是各各他山。从耶稣被审判、鞭打开始,再到钉上十字架,最后被处死的过程。圣经中并没有记录苦路十四处,而是后人把这路上发生的事情,用铜牌刻上编号挂在事发地点,甚至有的处也是通过合情理的想象而产生的,这样,不同时代对部分处的位置判定也会有所出入。 其实这苦路十四处并不是让人非要去查看准确的地点,而且通过这段路程纪念耶稣背负我们的罪,为我们被钉上十字架的救恩。
从鞭笞教堂出来,还有一个横跨街道的拱门,这是荆冕堂(Church of Ecce Homo)的一部分。荆冕堂现在与锡安姐妹修道院在一起。
之所以叫做“荆冕堂”,是源于《约翰福音》19:5。耶稣被带上荆棘王冠,身披紫色王袍被羞辱,这时彼拉多指着耶稣说“你们看这个人”。Ecce Homo就是拉丁语“你们看这个人”的意思。不过这个拱门也是古罗马哈德良时期修的,与鞭笞教堂一样都是搞错了地方而将错就错了。

这个门上写着“Prison of Christ”,即“基督的监狱”,不知道是不是耶稣被抓后曾囚禁在这里。

这里是苦路第五处叫做古利奈人西门教堂,1895年由方济会所建。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于是押送的士兵强迫从旁边路过的古利奈人西门(Simon of Cyrene)帮着耶稣背十字架去刑场。关于这一段,《马太福音》27:32有写。

教堂小门上的拉丁文可以看出古利奈人西门Simon of Cyrene的意思,古利奈是北非(利比亚)的一个城市,而西门后来也追随了耶稣,据说可能是第一个黑人基督徒。马可福音15:21记载他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

教堂外墙上有个手印,被认为是耶稣曾经用手扶过的地方。
每个游客走到这里,不免随俗摸一下。

苦路第六处,据中世纪的传说(圣经中没有记载的),耶稣在背着十字架路过这里时,一个犹太女人勇敢地上前用自己的面巾为耶稣擦拭脸上的血和汗,神奇的是耶稣的面容清晰地印在了面巾上。这个女人就叫做维罗妮卡,印有耶稣面容的面巾被称作“维罗妮卡面巾(Veilof Ver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