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卫城

标签:
以色列旅游耶路撒冷大卫城 |
分类: 以色列旅游 |

犹甲的封印。在这牌子是有段话是《耶利米书37:3》:
“西希家王打发示利米雅的儿子犹甲,和祭司玛西雅的儿子西番雅,去见先知耶利米,说,“求你为我们祷告耶和华我们的神。”
“And Zedekiah the king sent Jehucal the son of Shelemiah and Zephaniah the son of Maaseiah the priest to the prophet Jeremiah, saying, Pray now unto the LORD our God for us.”
2005年,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挖掘,希望找到大卫王的宫殿。他们发现了一座体积巨大的建筑,是用石头建成的。他们相信在2600年前,也正是上帝的先知耶利米生活的那段时期,巴比伦人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的同时,也摧毁了这座建筑。虽然这座建筑是否大卫的宫殿仍有待考证,但考古学家埃拉特·马萨尔却找到一件有价值的文物,就是一个宽1厘米的泥封,封泥上的压痕显示:“属于绍比的孙子,示利米雅的儿子犹哈”。压痕清楚表明,用来盖封泥的印章属于犹哈,即犹甲。圣经提到,他是犹大的首领,是耶利米的敌人。(耶利米书37:3;38:1-6)
马萨尔说犹甲“在王室官员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沙番的儿子基玛利亚,在大卫城出土的封泥压痕上就有犹甲的名字。圣经指出,示利米雅的儿子犹甲是犹大的首领。,是一位西希家王皇室成员之一,西希家王是犹大国最后一位君王。在发现这个泥封之前,除圣经以外就没有任何地方提到犹甲。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雅各被掳去的帐棚归回,也必顾惜他的住处。城必建造在原旧的山岗,宫殿也照旧有人居住。必有感谢和欢乐的声音从其中发出,我要使他们增多,不致减少;使他们尊荣,不致卑微。]耶利米书三十18-19
以前耶路撒冷的居民曾将房子建在这块山坡上。挖掘出来的结构可以看出,他们采用的是大型“石阶结构”来支撑大卫皇宫,或之前的迦南人要塞城墙。这部分的特征是耶路撒冷的精华所在,是为皇家所用。可惜的是这部分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用大火焚毁。在第二圣殿时期,从波斯返回的犹太人在更上面的山上修建城墙,把这片废墟就留在了老城的城墙外面。
要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大卫城一定要来参观。要了解耶路撒冷大卫城的起源,来耶路撒冷一定要到这里参观。同时顺便走下西希家水道,Hezekiah’s Tunnel这也是全景点最精华的部分,一条无光,蜿蜒的地下水道,水道最深处水到大腿。门票分为普通和散客拼团两种,散客拼团有时间点。最好是夏天来参观,不然可能等不到人和人与你一起体验穿越水道之旅。水道的出口在西罗亚池 Pool of Siloam.原先在这里可以乘巴士回到入口,不过最近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条迦南时期通向圣殿的道路maalot ir david street,从这里可以再穿回到大卫城入口处。
耶路撒冷老城区中的大卫城塔,本身就是历史遗迹。设置在城塔中的耶路撒冷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迦南人、希伯来人、希腊人、十字军、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历史文物。那些模型、那些地图、那些雕塑,描摹出耶路撒冷的历史,记录了圣城的兴衰变换,它是打开耶路撒冷城门的一把钥匙。
大卫塔:老城雅法门附近,一座玲珑的圆塔雄踞于厚实的古堡高墙上,这就是耶路撒冷历史大卫塔博物馆。该馆原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考古学家从这里发掘出了第一圣殿时期以来的大量文物,哈斯蒙尼王朝时期的城墙遗迹,以及希律王建造的巨塔地基。据史书记载大卫塔是希律王的行宫和防御工事,城堡上有三座巨塔,分别以希律王的兄长、朋友和妻子的名字命名。几千年来,古堡和耶路撒冷一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兴衰,它曾多次被修复,成为征服军的总部和军事基地,也曾多次被损毁,只留下废缝一片。1988年,人们决定将古堡辟为历史博物馆,借助考古遗迹、古文物、图表、模型和录像带及一些高科技设备,追溯耶路撒冷从最初作为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人的城市到现在漫长而动荡的历史。
大卫被称为犹太民族的楷模,以色列人的理想国王。在战斗中,他骁勇顽强,屡立战功,信誉卓著。他统一了以色列12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虽然大卫王曾用计杀死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手下部将乌利亚,并将乌利亚之妻霸为己有,生活上甚至受到当时先知在内的许多人的指责,但纵观他的一生,大卫王还是称得上以色列一代政绩斐然的明君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卫王还多才多艺,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擅长赋诗,《旧约圣经》中的“诗篇”,有73篇是他的作品。大卫王是牧童出身,幼年时,牧羊山是他常来替父亲放羊的地方。及长,乃至成名后,他仍念念不忘牧羊山,对这里怀有特殊的情感。大卫喜欢在夕阳残照中,攀上牧羊山,找一棵叶繁果盛的无花果树坐下,手持五弦琴,一边弹奏,一边吟诗赋词,琴声悠扬,词赋激昂,映衬出一世枭雄的旷古志向和博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