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橄榄山上的主祷文教堂
标签:
耶路撒冷橄榄山主祷文教堂 |
分类: 以色列旅游 |

主祷文教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
是一座罗马天主教,传统认为这是耶稣教导天主经的地点。
相传耶稣曾在耶路撒冷东边橄榄山
(Mount of
Olives)
目前的教堂兴建在康斯坦丁一世所建的纪念耶稣升天的教堂的原址。他的母亲海伦纳太后将其命名为门徒教堂。2世纪的约翰行传提到橄榄山的一个洞穴与耶稣的教导有关,但并非只与主祷文有关。614年,波斯人摧毁了这座教堂。1106年,十字军在其废墟上建造了一座小堂,1152年丹麦主教捐款建成了一座正式教堂,他本人也安葬在教堂内。这时教堂已经完全完全与教导天主经有关。十字军时期的教堂在1187年耶路撒冷围城战期间严重受损,到1345年被抛弃,成为废墟。1851年,4世纪教堂剩下的石块出售,用作约沙法谷的墓碑。19世纪后期,法国图尔韦涅公主买下这地段,寻找早期朝圣者提到的洞穴。1868年,她模仿意大利比萨的原型建造修道院,1872年成立了加尔默罗会修道院。1910年在修道院下面发现洞穴,于是修道院迁到附近,1915年开始重建拜占庭式教堂。
仿造4世纪的拜占庭教堂已经部分重建,尺寸与原作相同。教堂是无顶的,有台阶通往洞穴,那里是一些基督徒相信耶稣向他的门徒预言耶路撒冷被毁和耶稣再临的地点。不幸的是,1910年发现洞穴时,它已经部分倒塌。教堂的南门左侧是镶嵌马赛克的洗礼池。该修道院是欧洲风格,刻有100多种不同语言的主祷文。
主祷文教堂位于耶路撒冷橄榄山山顶, 是主耶稣训诫主祷文之地。教堂里有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的主祷文,可以好好的瞧瞧。
这里不是免费参观,一人3谢克。
最珍贵的两个主祷文分别是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主写的。它们是在主祷文堂的山洞内发现的,刻在两块大理石板上,后来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拉丁语的版本,所以这里被指定为主耶稣教导门徒的地方。
具体中国文字是:“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阿们。”
Pater Noster是拉丁文,意思是我们的父,是基督教著名祷文《主祷文》(Lord's Prayer,又称《天主经》)拉丁文译文的第一句。它指明了基督徒祷告的对象——神,也体现了神与基督徒的独特关系——如父亲与子女般的亲密。《主祷文》原文为希腊文,是耶稣亲自教导门徒的祷告范本,以一长一短两种形式记载在《新约圣经》中:较长的出自《马太福音》,作为耶稣登山宝训的一部分;较短的出自《路加福音》,作为耶稣对门徒提出的如何祷告问题的回应。没有证据表明这两段经文描述的是同一个事件。在传道的过程中,耶稣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多次重复这段祷文的内容。从公元1世纪文献《十二使徒教训》(The Didache)中可以看出《马太福音》中较长的形式从教会初期即已作为教会礼仪和公祷中常用的《主祷文》形式。这个传统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是摘自各福音书(和合本)的中文译文:
《马太福音》6章9-13节: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有古卷无“因为”至“阿们”等字)。
《路加福音》11章2-4节: 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作“父啊”),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 我们日用的饮食, 天天赐给我们。 赦免我们的罪, 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