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橄榄山上的万国教堂

标签:
耶路撒冷橄榄山万国教堂 |
分类: 以色列旅游 |

橄榄山山脚下的一座教堂,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又名Church or Basilica of the Agony),是耶稣在被捕前夜祷告的地方。
教堂门楣上方,一幅巨大的马赛克画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鲜艳夺目的光芒。画中央耶稣作为人和上帝之间的纽带,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身旁的人们都用满含希望与虔诚的眼神望着他。
圣路加(St. Loukas),生于叙利亚,公元63年写了福音,即传教过程的回忆录。路加曾在该撒利亚陪伴圣保罗有两年之久,在那一段时间里,路加对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考查”,掌握到了真凭实据的第一手资料,以后就按着次序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路加福音”。他曾在意大利,法国,及巴尔干一带传教,在马其顿殉教,享年八十四岁。
使徒约翰(St. Yohanna),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传统上认为,约翰是“约翰福音”、三封书信和“启示录”的执笔者,被认为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受死之时,受委托奉养耶稣的母亲。就在那天,把玛利亚接到自己家里去。一般人相信约翰在公元98年左右写成了他的福音书。
1、中间的符号p上有一个x是指 基督,此符号源于希腊文为Xpistos(基督)。
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君士坦丁一世与李锡尼作战,传说他听到神的呼唤,叫他把PX作为基督的印记刻在士兵盾牌上就能取胜。他照办果然取胜祭坛上的马赛克画名为《痛苦中的耶稣》。
教堂的祭坛是用杂有红色纹理的石灰石板制成,代表耶稣的汗水有如血一般的红。
祭坛前面的地板上,一圈荆棘王冠状的钢制围栏簇拥着“痛苦之石”,据说耶稣就是跪在这块石上祷告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都极为虔诚地在顶礼膜拜。
这是很有名的一幅画,名《犹大之吻》。
教堂内侧殿的马赛克画分别题为《犹大之吻》和《基督的被捕》。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由于天黑,犹太人穿着又大致相仿,来的人分辨不出谁是耶稣。犹大就与他们约定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当时犹太人见面的礼节),谁就是耶稣。”于是他就走到耶稣面前叫了一声“老师!”与耶稣亲了嘴。耶稣说:“朋友,你还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耶稣被捕了。
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Gethsemane)又叫苦闷大教堂(Basilica of the Agony),毗邻客西马尼园。万国教堂原址上曾建过二座教堂,在4世纪时,曾建有一座圣坛,在12世纪时十字军进行了恢复扩建,后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现在的教堂是在原来教堂的遗址上,由16个国家出资,在1924年建成的,因而得名。设计者与主哭耶京堂相同,是意大利建筑大师安达尼奥.巴鲁齐(Antonio Barluzzi)。
这座教堂的建设费用来自于很多不同的国家,因此得名。在教堂内部的穹顶上,镶嵌着这些国家的国旗,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德国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