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2013-08-31 17:56:00)
标签:

旅游

吉隆坡

美食

分类: 海外旅游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在吉隆坡慕名体验了两处美食圣地,一处是“十号胡同”,另一处是“榴莲摊”。

十号胡同已是吉隆坡近年最热的美食天堂。邀来的老食肆,多家有5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随手拈来,就有1950、60年代被誉为“吉隆坡四大面家”的三家——金莲记福建炒面、颂记牛肉面和何荣记云吞面。还有被称为肉骨茶开山鼻祖之一的毛山稿肉骨茶,闻名全马的芙蓉烧包、汉记靓粥、金马律薄饼、怡保芽菜鸡饭、陆羽茶馆等。

我们无需再翻山越岭去寻找传统美味。在十号胡同一站式尽尝马新各地的“老滋味”,这哪是凡人如你我可抵挡得了的诱惑和便利呢?请看蔡澜先生的评价: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慕名而去美食家蔡澜推荐的十号胡同,第一次是朋友带路,因为是乐天广场(LOT10)的地下层内,故名为十号胡同,实际上算不上美食一条街也称不上美食城、美食广场,只是把吉隆坡最负盛名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美食集中在一起,约有30家。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我们就点了金莲记的“碳炒福建面”。 

 

开炒已有80多年历史的金莲记福建面,几乎是所有老一代华人的共同回忆。这当当当炒面之声,陪伴了多少背井离乡来吉隆坡谋生的孤寂灵魂?这家老字号面馆由福建安溪南来的王金莲老先生自创。炒福建面最讲究的是生猛炭火。炭香味混入浓郁黑酱味,才可生出自然原味。由于商场的防火条例,金莲记差点放弃炭炒的老传统。几经波折才得以继续保持原味。从这点可见经营老字号的艰辛。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老鼠粉,这个名字听来很噁心。它其实就是银针粉。没去查究过老鼠粉之称的历史来源。可是看那面身短短,黑黑的,沾了黑酱油 (老抽) 和油脂的粉,确有点像老鼠的尾巴?!哈哈。不要吓你啦。不怕不怕,不是老鼠尾巴啦。很好吃的!

 胜记瓦煲老鼠粉是拥有23年历史的老字号,是许多外国游客来马必试之处。它的老鼠粉以特制浓稠黑酱调味,再加上肉等配料烹煮,上桌前加了生鸡蛋并撒上葱花,酱香味浓,滑溜爽口,所以十分美味。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燕美律正庄猪肉丸粉,纯手工打制的肉丸汤,尝过才知真正美味!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第二处美味地点是榴莲摊。不吃榴莲,不算到过南洋。南洋榴莲、特别是马来西亚产的榴莲,品质是最为上乘的,当地的朋友当然会安排一个吃榴莲的活动。那天下午,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一个街区的榴莲摊上。摊上摆满了各个品种的榴莲,老板和伙计正忙着开榴莲,取出果肉,放进一个个一次性饭盒内,再在饭盒上覆盖一层透明食品薄膜,好方便顾客携带。榴莲摊的周围弥漫着浓烈的榴莲气息。同行的朋友都能享受榴莲,我们平时在国内也经常买整颗的榴莲吃但从未到摊上大快朵颐

榴莲摊上摆放着各种标签,显示品种以及价格。有红虾皇中皇猫山王榴莲的价格不便宜,最贵的是猫山王 吃一粒猫山王的话,得花人民币100多块钱呢。

榴莲摊上所有的榴莲标签上几乎都这样写:黄肉,包苦甜。没吃之前,就好奇苦甜这个矛盾的说法。朋友说,好的榴莲,果肉颜色看上去黄得很正,味道又苦又甜,甜中带浓苦,苦中带甘甜。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我们点了一颗 “山猫王” 和一颗 “红霞”。老板切开木质硬壳,剥开白色厚膜,一瓣一瓣的黄澄澄的果肉就露出来了。朋友说,榴莲的果壳和厚膜,在广东人家还用来煲汤,跟排骨一起炖,非常滋补。果核可以和米一起煮粥。榴莲果肉看上去丰腻油润,一入口,果然,那味道太奇妙了,很苦很甜很冲击很独特,口感也相当滑润厚实,有奶糕的质感。据说,很多喜食榴莲的人会把果肉密封后放进冰箱,待冷冻完全后才吃,那种口感就跟冰淇淋似的。

榴莲的味道因为太过独特,郁达夫在《南洋游记》里榴莲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我个人觉得郁达夫的这些比喻都不恰当, 让没有吃过榴莲的人更加望而却步。我第一次的感觉,像是吃很甜的臭豆腐乳,不过现在早已习惯了这种美味。

榴莲被称作水果之王,其性甘温,尤补虚寒,适合产后和大病初愈人群,有点水果人参的意思。所以我们只吃了一个猫山王,再吃肯定就上火了。而且,吃了榴莲,八小时内不能喝酒。据说,吃榴莲过量上火,解药是山竹。山竹被称为水果之后,王后降王,倒是很有道理。朋友的经验是,吃完榴莲,要喝点椰汁。据说椰汁可以平衡榴莲的副作用。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马来西亚:吃在吉隆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