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应强人所难,看一份有担当、有良知的刑事判决

法律不应强人所难,看一份有担当、有良知的刑事判决
公众号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1.这是一份有担当、有良知的刑事判决,点赞天津市两级合议庭成员的坚持。说到底,秉持司法权柄者不可“带着上帝思维去要求案发时的被告人”,法律不应强人所难。
2.值得反思的是:该案为什么可以走到审判阶段,而不是审查起诉阶段就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并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书?
甚至,一审无罪判决后,更高一级的检察官竟然支持抗诉,除了法律适用上执法者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异外,有没有“左的思维”在头脑里作怪?
3.地库机动车碾压致死(醉汉/保洁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个案,两年来仅媒体披露的就有十几起,期待最高检可以将此案列为指导性案例,去纠正基层仍存在的一些司法乱象。
4.让我们再一次重申《检察官法》第五条的规定:
“检察官履行职责,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检察官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严格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要追诉犯罪,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5.一个国家只有伟大的法官,没有伟大的律师;假如结果是相反的,那司法多多少少是有问题的。
6.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这几个人的名字,他们是捍卫司法公正的“无名英雄”!
一审合议庭成员:任飞、杨扬、朱志豪
二审合议庭成员:孙健、王少兵、张文波
同时,二审法官助理王晓、书记员刘皓然也参与了此案的承办。
原审法院认为:
本案中被害人躺卧在地下车库入口的通道内,该地下车库入口通道供机动车单向下行,且仅供银行内部员工使用。按一般常识分析,驾驶人员无法预见仅供单位内部使用的地下车库车行道会有躺卧的行人,且根据案发现场地形位置,车辆下坡进行过程中驾驶人员会有一定的视线盲区,根据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和当时的情况,被告人无法预见也不应当预见该通道内有躺卧的行人,因此对于本案的危害结果不能苛责于被告人。被告人对于本案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具有能够预见的条件和能力,损害结果的发生完全出乎被告人的意料之外,因此本案属于意外事件,被告人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即被告人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公诉机关的指控不能成立。
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条,《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人任勋无罪。
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中国人保天津市分公司一次性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张某2、李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982749.60元。
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民生(林芝)物业天津分公司一次性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张某2、李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63791.60元。
四、被告人任勋自愿赔偿在案的300000元,依法发还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张某2、李某。
二审法院的裁判要旨:
针对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结合在案事实、证据,综合评判如下:
第一、关于原审被告人任勋在案发时是否足以预见到案件后果以及是否对被害人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一、被害人张某1无故躺卧在民生银行专用地下车库通道内,客观上超出了社会一般成员的预见范围。首先,从原审被告人的角度来看:本案中,事故发生地系仅供民生银行内部员工使用的地下车库入口通道,该通道系下坡且为机动车单向行驶,原审被告人任勋在驾车进入车库时,并无明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相关表现。虽然监控录像显示,涉案车库确有个别人员曾步行出入通道,但上述行为本身即违反相关交通法规,不宜苛求驾驶人员对此做到提前预判或赋予过高的注意义务。
二、从被害人张某1的角度来看:本案中,证人李某、张某3的证言证实,被害人张某1生前身体健康,无突发性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张某1案发前无醉酒、吸毒等情形;车库外的监控录像显示,张某1步行进入车库时无异常情况。案发当日,民生银行负责催收贷款的工作人员曾与被害人通过电话,但双方并未预约到民生银行洽谈业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之规定,行人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案发现场地下车库内的指示牌亦规定“禁止行人出入车库”。虽然目前尚不能查明张某1进入地下车库并在通道内躺卧的具体动机,但其未经允许进入民生银行地下车库,并违反交通法规在车道内躺卧,客观上应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三、侦查实验是在较为理想的预设条件下作出,客观上对原审被告人的预见能力存在估计不足的可能。据公安机关于2020年4月24日所作侦查实验认定,案发时原审被告人可以看到人体模特小腿以下部分,但该结论是以被害人呈平躺状态为前提进行判定,而目前尚不能查明被害人实际躺卧的具体姿势。此外,参加侦查实验的侦查人员已经提前预知车辆前方有障碍物,客观上会更为聚焦和关注车辆前方地面,故从侦查实验的角度难以客观还原案件真实情况。
四、案发地点环境具有一定特殊性,客观上降低了原审被告人的预见条件和预见能力。地下车库是较为特殊的驾驶区域,车库入口复杂、车辆行进过程中光线较差,案发时的客观环境和实际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降低了车辆驾驶员的注意能力。现场照片显示,涉案车库出于防止雨水倒灌的需要将入口处垫高,车辆在通过坡道顶部时由于车头轻微上扬,致使驾驶员驾车进入地库时视线存在一定盲区。
此外,根据现场勘验笔录、现场方位示意图等证据,涉案地下车库的入口两侧宽度相对于通道较窄,且车辆从路面进入地下车库时需拐急弯进入,正常情况下车辆驾驶人进入地下车库时除注意车辆前方外,还需关注入口两侧以防止车辆出现剐蹭,客观上导致驾驶人员进入车库的瞬间难以及时发现或看清车辆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五、涉案地下车库虽设置了限速5km/h的标识牌,但摆放于地下车库下坡后的通道内,而不是在车库入口。公安部交管局《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规定,“限制速度标志应设置在需要限制车辆行驶速度路段的起点”,故上述标识牌能否适用于车库入口处尚存在一定争议。
六、本案发生在公共道路以外的单位内部地下车库,因而交管部门未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鉴于本案客观上系机动车驾驶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与交通肇事罪的罪状、责任及主、客观方面较为类似,故在认定原审被告人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时,应参照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方式和适用精神。
第二、关于抗诉机关提出的原审法院存在程序违法的问题。经查,本案一审庭审期间合议庭平等对待诉讼各方,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合理分配控辩双方发问时间,并已经充分听取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辩护意见和代理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十一条之规定,“案件审判过程中,人民陪审员依法有权参加案件调查和调解工作。庭审过程中,人民陪审员依法有权向诉讼参加人发问”。
裁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