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位一体
(2015-06-26 15:40:29)
标签:
育儿 |
教育的成功在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合作、共同作用。因此三者对目标培养的指向性是否一致,是决定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决定因素。
社会环境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中你可以成为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可以成为顺流而下的一粒泥沙。决定你是什么的是你在学校家庭中经过教育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觉得,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中,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
学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都必须经历的。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度过的,在这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培养的环境里,每一个孩子与其他的人,包括老师、同学朝夕相处,在这种引导与自悟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孩子为人处事的态度,面对困难的态度,这在个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为走出这个环境,走向社会做好自己的准备。所以,从学校角度讲,学校既然承担起培养孩子们的重任,就会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促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教育。但是,对一所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这所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对教育的认识。所以,就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学校来看,有的是以追求学生考试的高分数见长,有的是以培养学生特长见长,有的则是从一个孩子成长的角度,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着眼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进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学校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不一样,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会有高下之别。所以,一所学校是否是优质的教育,关键是这所学校培养的目标,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是什么。
对一个孩子来说,在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之前,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所以,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毫不为过,甚至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接受父母的遗传基因,父母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着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盼、教育引导着孩子等等,这些就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人生影响,所以,有人说,从一个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父母的影子,这一点非常的正确。作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理解自然会有高下之别,按我个人理解,可以简单的把父母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的父母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给孩子做事的勇气和信心。二等的父母,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每天保证孩子的丰衣足食外,最重要的便是孩子的学校是否是一所优质的学校,孩子的老师是否是优秀的教师,孩子的成绩是否是优异的成绩,孩子将来是否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因此这样的父母总是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到一所好的学校,让孩子进这样那样的课外补习班。三等的父母,是把孩子生下来,养大,至于孩子的学业、将来则是不闻不问,这样的家长养孩子不异于养猪。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眼界,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础,没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影响,在两天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很可能化为乌有。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节目,是一位主持人现场采访一位陕北贫困地区的放羊娃,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主持人问:“孩子你为什么放羊呀?”
孩子回答:“我爸爸说为了卖羊赚钱!”
主持人问:“赚钱来做什么呀?”
孩子回答:“我爸爸说给我娶媳妇!”
主持人问:“娶媳妇做什么?”
孩子回答:“我爸爸是为了生娃!”
主持人问:“生娃做什么?”
孩子回答:“我爸爸说让他替我放羊!”
在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上,这个故事或许给我们一些启示。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认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孩子的成长就像小树的成长一样,要有优质的土壤,有充足的阳光,充足的水分等等。只有三位一体的教育真正落实了,孩子的教育才可能见到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