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北一绝——因偏僻而幸运的“大佛光寺”(图)

(2013-09-23 11:50:18)
标签:

佛光寺

梁思成

唐代四绝

中国第一国宝

烟火冷落寺极贫寒

分类: 热眼旁观

    原定的行程中并没有佛光寺,计划直接从太原开到五台山,好像这座名寺不在常规的线路上。是一位太原的校友听说我们出发的时间比较早,就建议可以先去佛光寺,说很值得看看,也不需要绕很多路,仅是提前下高速路,走一些山路,之后再到五台山即可。

    于是,我们在下午4点10分抵达这座寺院。

http://s7/mw690/96a45df2gx6DmTLFrkG36&690
佛光寺大门(杨先生提供)

    与那些名气很大的寺庙相比,佛光寺十分安静,全然没有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没看到成排的旅行车,更没有挤挤挨挨的游客。沿缓缓上升的坡路走上去,我惊异于这些碎石板铺就的走道。依山而建的寺院入口的平台边,几株老迈年高的松树或直或躺,先就吸引了大家的镜头,导游说这些树也是唐代的,那就上千年了。

http://s8/mw690/96a45df2gx6DmTwAwWHb7&690
佛光寺前迎客松(胡先生提供)

    整座寺院不用一一描述了,民国初年建的韦驮殿;金代的文殊殿;北魏的祖师塔;明清建的天王殿、伽兰殿、关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等在网上一查,或详或略,或文或图,十分方便。即便是最著名的佛光寺东大殿,有正面、侧面、横截面和里面所有塑像的照片和图示,寺内是不允许游人拍照录像的。

http://s12/mw690/96a45df2gx6DmTSaOcH0b&690
佛光寺东大殿(刘先生提供)
    关于梁思成先生怎样辛辛苦苦地发现了佛光寺的过程,也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在此不必重复。

    对于我等游客来说,能亲眼看到称为“唐代四绝”的建筑、壁画、雕塑和题记,的确非常难得,要不然就得像日本人放出的说法那样,只能去日本看了。

    仰观这座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唐代佛殿,近看唐人留在木门上的字迹,似乎时间的距离被压缩了,用2013减去857,等于1156,跨越1156年的岁月去抚摸这扇看似普通的门板,手心是否能感受到那人那时的心境和对佛陀的虔诚?

    我则对于为什么佛光寺东大殿能够几乎不受外界干扰完整的保存下来,为后人保持了最初的模样而感兴趣。

    从梁思成先生所著《凝动的音乐》一书中,查到有《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一文,文中从五台山的五峰说起,回答了我的疑惑:

    五峰以内称为“台内”,以外称“台外”。台怀(镇)是五台山的中心,附近寺刹林立,得火极盛。殿塔佛像都勤经修建。其中许多金碧辉煌,用来炫耀香客的寺院,都是近代的贵官富贾所布施重修的。千余年来所谓:“文殊菩萨道场的地方”,竟然很少明清以前的殿宇存在。……台外的情形,就与台内很不相同。因为地占外围,寺刹散远,交通不便,所以祈福进香的人,足迹很少到台外。因为香火冷落,寺僧贫苦,所以修装困难,就比较有利于古建筑之保存。

    我的感想是:看来因“得火极盛”而“勤经修建”,对古建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寺僧贫苦”而“修装困难”,反而使古建得以以原貌存留。

    最主要的原因,当是去佛光寺的交通极为不便,梁先生描写当时的情景:

    我们骑驴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下面可以俯瞰田垄。田垄随山势弯转,林木错绮;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形式甚是壮伟,旅途十分僻静,风景很幽丽。

    而在梁思成先生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关于佛光寺因何能存留,他认为:

    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寺于唐代为五台大刹之一,见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榜曰“大佛光之寺”。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我们看到的佛光寺依然游人寥寥,这种继续低调的存在也许对佛光寺是大幸。当年梁先生曾与比佛光寺更早几十年的南禅寺擦肩而过,可知“藏在深山人未知”是这些古老的寺庙因寂寂无名而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

    关于在唐代佛教建筑由为官者捐资兴建的情形,梁先生在《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里有一段评价,是否得当,留待众人论说:

    “唐代的官专横,危乱了封建主的政权。他们资产殷富,甚过王侯,所以官之兴建寺观者,如高力士之造宝寿寺、华封观,鱼朝恩之献出庄园建造章敬寺,大大皆是。这殿(指佛光寺东大殿)的‘功德主’是王、元二阉,看看他们的权富怎样反映于宗教遗物,留到一千一百年后的今天,就可以证明当时的宗教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的,也可以证明建筑活动是时代背景最忠实的记录。”

http://s3/mw690/96a45df2gx6DmTXOG3Md2&690
佛光寺前面陡峭的台阶(胡先生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