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婚后对男人不满意,不要和他吵而应这样做

(2018-12-03 10:42:37)
标签:

庞凤山

情感

情感处方

情感咨询

山哥

分类: 情感杂谈

(山哥聊情感,图片来自网络)

/庞凤山

01

婚姻到底是囚禁的牢笼,还是温暖的巢穴,取决于你婚后如何经营。

你在婚姻里如果过分挑剔对方,婚姻就会变成你所厌恶的样子;如果你在婚姻里保持着对对方的一份欣赏,婚姻自然就会成为让你赏心悦目的形象。

好婚姻,靠经营;不满意,要沟通!

一位叫梅子的读者来信说:

我和我老公从朋友到现在总共3年了。

他一直都是一个认真话少比较沉默的人

朋友之前还要好点自从结婚后我对他越来越不满意

我一直都在家带孩子虽然他很上进每个月工资都给我但是我们之间话少了他也很少问我

我跟他闹他也烦我还骂我每次都是他总是能找一大堆理由反驳

现在就是我过不了几天就要和他闹一次他也不会哄我每次都是骂我

我也越来越寒心他也越来越烦我

其实我也很困惑

我的目的就是想他多关心关心我我想让他对我改变一态度

我应该怎么做?

02

两个人从恋爱到婚姻,也不过才三年多,婚姻就进入这样一个状态,可见这个婚姻经营得有多糟糕。

也或许,这个婚姻压根就没有经营,而只有伤害。因为,经营婚姻是需要讲方法和花心思的。

敢问,你们在婚姻中为对方花了多少心思和努力?你们对各自有多少充分了解和尊重?

既然男方一直属于是少言寡语沉默之人,足以说明他原本就不擅长嘘寒问暖,不是特别会关心人的那种。

可能,婚前他就是这副德性,那干嘛要苛求他呢?

也或许,婚前你选择了接受,不是他那会还行,而是因为你没有更好的选择;婚后,你对他越来越不满意,不是你们话越来越少,而是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在内心真正接受他,他原本就不是你中意的类型。

所以,不是他变了,而很可能是你变了。

事实上,婚前婚后原本两个人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从恋爱到婚姻会有一个热恋期到平淡期,这是客观存在啊,不光是你,很多夫妻都需要直面这个变化。

这是客观规律,聪明人要学会顺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角色转换,不会去和对方较劲。

不可否认,有些男人确实会存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的情形,他在婚前对你有多热,可能婚后就会对你有多冷。

那是因为有的男人很善于伪装自己,这就需要女人在婚前擦亮慧眼才行。

03

但就你丈夫而言,他貌似不属于这种类型。

在你看来,你对他不满意,是因为他对你缺少关心,你们之间话越来越少。但在别人眼里,他可能已经很好了,工作上进,工资上交,如果再没什么不良嗜好,已经算是优秀好男人了。

所以,你们之间话越来越少,不能一味责怪他,也需要反思自己,是你们之间缺少爱,还是缺少沟通,还是缺少必要的交集?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陈俊生为什么会和子君离婚?

因为他们之间的生活轨迹的确缺少交叉,精神上没交流,工作上没帮扶,生活中没趣味,久而久之婚姻就变成了一潭死水。

如果彼此再不珍惜和相互认同,再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加上外边的诱惑,那就只能分道扬镳了。

子君当初和现在的你一样,没有工作,不去上班,只是在家带孩子,生活安逸悠闲,唯独缺少了危机感,结果给自己的婚姻破裂埋下了伏笔。

04

貌似,她还没有像你那样总和自己丈夫吵和闹呢!

我理解你和你丈夫吵闹,本意除了宣泄不满外,也是想引起你丈夫对你的更多关注,从而让他懂得对你多些关心。

你想让他知道你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很不容易,也很辛苦,你需要得到关怀和体贴。你要的不仅仅是每月如期上交的工资,更要一颗时刻围着你转在乎你的心。

你有这样的要求正常吗?正常。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夫妻相处中用错了方法,你用释放自我愤怒情绪的方式,和对方“沟通”,导致他回馈你的,是加倍的愤怒和攻击,结果让婚姻关系更加的紧张。

夫妻沟通方式方法很重要,对对方不满意,要及时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吵闹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索取。

尤其你丈夫的性格和性情,决定了他接受不了你的这种索要方式。

于是,你和他闹,他就和你骂。

所以,你们都太情绪化了,你要想让他对你多些关心,让他对你改变态度,那就换种方式方法吧。至少,以后不要再用这种蛮横的情绪,替代你们正常的沟通,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

大家都不容易,生活很艰辛,工作很辛苦,赚钱很不易,你在家带娃有你的苦衷,他在外打拼有他的烦恼。

夫妻相互体谅,多些理解包容和尊重很重要,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善夫妻关系,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睦。

 ps:我的公众号pfs976(山哥聊情感)

      女人婚后对男人不满意,不要和他吵而应这样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