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赶乡场(散文)

(2022-06-01 20:04:55)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娱乐

杂谈

                             赶乡场

 

乡场是十分接地气的,是那种最原始的野气,未经雕饰。在乡场上,我找到人间最通俗最生动的暖意。这些暖意,对乏味无趣的日子是重要的。

我对乡场并不陌生。老家的乡场,是各种农副土特产品交易的地方。小时候和奶奶赶乡场,她总买一块油炸糕给我吃,几天后唇齿仍有余香。奶奶还会在乡场上买一些鞋样,还买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回来后便拾掇着,缝制着,做出令自己满意、也让别人高兴的手工制品。因此,乡场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多年没有赶乡场,很想重温旧梦。老李也有这个想法,于是我俩结伴同行。所谓赶乡场,就是逢场日及时赶到。乡场一般上午成市、下午散场,去晚了,白费劲。

这个乡场距我所在的铁路小镇有二十多公里,有公交车、中巴车来往。乡场边上是铁路,火车经过时山鸣谷应。火车速度很快,不到两分钟就过去了,留下很白很亮的天空和并未冷落的乡场。这里原来设了一个小站,随着铁路大规模改造,小站撤了,火车不停。

进了乡场,一眼看去,有不少水泥平顶楼,更多的是陈年的平房,现代和古旧衔接得恰到好处。楼房与平房之间的街巷,便是市场。正儿八经的店铺不少,大都是前店后宿,生活与经营兼顾;沿着街巷摆摊设点更多,没摊费,没杂税,正宗的自由市场,卖什么的都有,看都看不过来。

这天是年前最后一个场日,赶场的人很多,男女老少穿着廉价的衣服,或者是色彩多样的民族服装,鱼儿似地游走,脸上却洋溢着闲适惬意的满足。贾平凹说过一句话:“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我喜欢这种风俗的长卷和日常的动态。乡场是平民的,带着俗气和喧闹的热烈。在这里,我感到温馨和笃定。

走到一个摊位。摊主是一个老太太,她卖的是婴幼儿用品,纯手工。老李突然想起什么,在摊子前流连。我好奇地问:“你家添丁了?”他笑了笑,说:“侄儿刚添了个小宝宝,我想送一份礼!”他买了老太太的小孩棉裤。棉裤一条腿是蓝色的,一条腿是紫色的,还连体,很好看。这种棉裤一般是姑姑送给侄儿的,老李送这种礼物,好像有点乱套。他看出我的疑惑,只是笑笑,继续挑选。

老李又买了一个老虎枕头,老虎头上好多刺绣,很漂亮;还买了一双虎头鞋,一针一线的小鞋底,简直是工艺品。跨年就是虎年,送这种礼物合适。这三样东西不到一百元,真的便宜。老太太把棉裤、枕头和鞋子装进一个塑料袋,一边递给老李一边说,她没有任何收入,只能做这手工零活赚些钱来养活自己。

卖农副产品的摊位,很多袋子盛着大米、糯米,包谷、红枣、黄豆等粮食。那些可爱的粮食乖巧地躺在一个个尼龙袋子里,尼龙袋上写着“尿素”或者“化肥”的字样。卖这些粮食的男人或女人,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抽烟聊天,似乎并不在意是不是有人买。但看到有购买举动的顾客,他们的眼睛便瞬间闪亮。

在一个街口,有个农用三轮车拉着一车的芫荽。很多人把它叫香菜,我还是更喜欢“芫荽”这个古意的叫法。在《诗经》中,这些带草字头的植物取名有意思。大白菜在《诗经》里叫“菘”,这个叫法古典。我宁愿把香菜叫芫荽,把大白菜叫菘,因为其间蕴含着文化。文化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快过年了,自然有卖年画的,有秦叔宝尉迟恭的,有文臣武将的,都是门神;还有卖对联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向阳门第春先到,积善人家庆有余”等,都是好词儿。空气中有烟火的味道,是硫磺和硝药的气味。这是鞭炮摊,摊前挤满了小孩,叫着嚷着,蹦着跳着。我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一块腊染蓝靛布,因为电脑桌布有点单调,我想换掉,增加一些情调、一些韵味。

在竹制品摊上,我看中小笸箩、小筛箕和小竹篮。那年去成都出差,逛竹制品市场,买了一个竹书架、一个有盖的竹篮,既好看又实用。因年深日久,又搬了几次家,这些竹器不是毁了,便是丢了,可它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时常萦绕于心。尽管眼前的黔地竹编工艺与蜀地竹编工艺差一大截,却激活了我的念想,买,聊胜于无。

下午一两点钟,赶场的人陆续散去,我和老李满载而归。行人看见我手上的小笸箩、小筛箕和小竹篮,目光有异。我看得出来,他们肯定视我为乡下人。这不打紧,因为我本是乡下人,跳出大山干了铁路,才变成城里人,本色未褪。老李却倍获尊重,因为行人视他为无比疼爱小辈的长者,是善长仁翁,是有福之人。

我想,我在享受这个艳俗的赶场天。去乡场上逛一圈,哪怕什么也不买,也是最日常却最浓重的幸福颜色。

这天我买了不少东西,花的钱没有超出两百元。昔年跟奶奶赶乡场的情景,却因此得以逐一再现。这种感觉真好,心里春意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