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散文)
(2022-04-06 07:03:08)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娱乐杂谈 |
倥偬了大半辈子,淋雨的时候多,赏雨的时候少。
我并不喜欢雨。儿时,只要被雨淋了,便伤风感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候,雨像冤家似地总跟我纠缠不清。后来到铁路上干列检,披风沐雨成了必修课。而且,雨,总是与铁路运输安全过不去。只要下起大雨,就特别担心塌方断道。洪涝以前经常光顾我家乡,如今在电视上看见这些镜头,便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
不咸不淡的日子过去,不知不觉已年过半百,所有的烦事似乎渐行渐远,对雨却有了新的认识。雨,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雨是自然界最为无私的恩赐,没有雨,人类将无法生存。“雨露滋润禾苗壮”,那首歌依然在历史深处回荡。
翻阅诗书,我发现,文人墨客好像都有雨中漫步的雅兴。唐诗宋词,少有不提到雨的诗人。
唐人李商隐诗曰:“潇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稍足高高燕,微疏的的萤;故园烟草色,仍近玉门青。”说的是细雨。唐人吴融诗曰:“天青湿未遍,风急舞难成;粉重低飞蝶,黄沉不语莺;自随春霭乱,还放夕阳明;惆怅池塘上,荷珠点点倾。”说的是微雨。他还有一首:“霏霏漠漠暗和春,幂翠凝红色更新;寒入腻裘浓晓睡,细随油壁静香尘。连云似织休述雁,带柳如啼好赠人;别有空阶寂寥事,绿苔狼藉落花颜。”说的是春雨。细细品读,对雨的感触渐渐深了。
宋人秦观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句。这里的愁,当不会是债权人临门,或是揭不开锅的那种穷愁,而是怀念旧友或是相思恋人的那种甜蜜的哀愁。只有这种愁,才会是霏霏小雨,才像霏霏的小雨拂之不去,去而还来。苏东坡也有雨中闲游的癖好,其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在蓑烟雨任平生。”老先生不仅在雨中慢步,而且高声吟唱,何等潇洒自在。
一次,去朋友家作客,见他门上贴着一副自撰春联,下联是“烟外疏钟着雨湿”。怦然心动。品读再三,觉得此句大有意趣:雨竟把钟声打湿了,不是喜欢雨的人断不会有此意思。摆谈之下,才知道他也是一个惯作雨中游的家伙。于是,我们主要话题就是雨,就是关于雨的诗,就是关于雨是漫步的乐趣。
受了朋友的蛊惑,我也想在雨中做一回逍遥客。
细雨绵绵的一天,我披一件防雨的衣服,迤逦出门。沿着山边慢慢地走,烟雨蒙蒙,没有感到雨丝扑面,却感到凉丝丝的雨无处不在。摸摸鬓发,有点潮。摸摸衣襟,有点润。松针上和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雨珠,微风掠过,雨珠晃着晃着,轻灵地落下,无声无息。枝间有蓬松的尾巴闪动,是一只松鼠。鸟声传来,不像往日那么清脆,湿漉漉的,潮乎乎的,却另有韵味。
我走一回,停一回,紧一程,慢一程,闲云野鹤似地在山中漫游。雨有点密了,飘飘的,洒洒的,朋友似的伴着我。林中或紧或散的烟岚,脚边苍翠欲滴的小草,浮沉在烟雨里的远山,一切仿佛完全失真,又真实得令人感怀。竹林里隐现黛色的屋顶,炊烟飘摇而上,融入浓密的雨雾。田坝上,各色各样的草和花,温润得新鲜可爱。水声丝丝缕缕,低头一看,岩壁间一股泉水,清澈,柔曼,活泼,轻灵,蜿蜒而去。泉水流过的地方,树更绿,草更翠,花更艳。
漫漫旅途,有过喜,有过忧,有过痛,有过泪。就像雨,细雨、微雨、春雨、雷雨,都经受了。在我看来,雨中漫步,细雨再合适不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微雨也行,“翠竹知春晓,幽兰待情归。”春雨更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不喜欢的是雷雨,可能把所有的梦瞬间摧毁。怕也不行,该来的还得来,惟一能做的是勇敢面对。没经风雨,哪见彩虹。经风雨,见世面,就长大了,就成熟了。
我们干铁路的,哪个不是在风雨中走过来的?风雨,既是恩赐,也是考验。
虽然年岁不小,但不能说我长大了,我成熟了。只是,雨中漫步,却把我的心变柔了,变软了,少了冷硬,多了温情。
蒙蒙细雨着实温暖,大自然着实多情。这在平时,我是绝对体会不到的。这么多年,竟然把那么多细雨如酥的景色关在心之外,竟让那么多个烟雨如画的早晨和黄昏擦肩而过。今天,此刻,似乎都得到弥补,我心满意足。
远处,有几朵色彩亮丽的雨伞,恍若春花悄然绽开。我披着清新和轻爽,下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