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画外音》读书笔记
(2015-03-31 15:21:10)
标签:
育儿 |
分类: 心理咨询 |
自画像、动态房树人图、家庭动态图
第一部分
一
整个画面笔触较轻,和树形结合在一起分析表明,小悠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在成长中感受到的支持力不够,觉得自己的能量不够。
这是一颗枝繁叶茂的树,树干很粗,树冠上有多枝条,每根枝条上都有叶子和花,所有枝条都是向上的,你可以联想到生命力旺盛,有活力,有滋养,舒展,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叶子过于细密,表明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画面中她在浇灌一棵树,那树像花儿一样,可能代表着她怀的宝宝是女儿。
树上有8颗心,代表着八位家庭成员。
二
用鱼来表示自己,说明现实中缺乏自由,用“鱼呼吸新鲜空气”,说明压力大地她无法自由呼吸,很多翱翔的海鸥与她不断换工作不断适应新环境有关。
房子建成古堡、有栅栏、建在孤岛上,连小鸡都不许进入,说明她缺乏安全感,是否被伤害过?
树干纤细到无法给叶子提供养分,树根没有扎入土壤,无法给树提供根基,说明她现在无法找到稳定的立足点,每天疲于奔命,提防被伤害。树是在院子外面的,她与她的成长是隔绝的。
画中的共同点,都特别强调排列和规则性,河水和海水都是一条条的,小草是一排排的,说明她过分强调规则和完美,强调规则的人不仅要求自己遵守,也要求别人遵守,当别人不遵守时,就会发生矛盾。
一条鱼、一只虾、一个人、一只鸡、五只海鸥、七颗星星这些单数的事物都在印证她的孤独感。
无论她先画房子还是房子面积增加,都说明她现在以家庭为重,篱笆消失表明更开放了,树变粗壮了也硕果累累了,树不在花园外,而在花园里,说明她对自我的接纳更高。画面中的宝宝不再站在门口而是站在院子中央,表明更接纳自己。画面中所有的人物都其实是作者本身。
五官都整齐地出现在画面上,表明她做事的风格严谨仔细。
第二部分
一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能够选择的,是我们看待父母的角度、对待父母的态度。家庭成员,是让我们产生蜕变的人。
红裙黑发,现实与浪漫的冲突。
用了那么多笔墨来强调头发说明做事比较仔细,也说明现在思虑比较多,有较多烦恼。
窗户与路——渴望沟通;门比窗小,很难打开——敞开心扉比较困难
自己是红色——在家参与度大;丈夫是蓝色——参与度低
柳条下垂——能量向下流失
哭泣的柳树说明内心需要安慰、需要鼓励和支持
两个儿子处于中间,两位母亲处于边缘——家中动力不平衡,男性被照顾
食物常与爱联系在一起
脑伤的孩子虽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但大多可以用图画表达他们的受伤情况。
像生殖器的树,攻击性、原始性冲动
小爸爸大妈妈——家庭成员能量间的平衡
笔触细碎断续,色彩较冷——情绪波动低落;笔触流畅、色彩暖色——情绪平和温暖。
原来自己是红色的,现在自己是浅黄色的,以前她是最显眼的,代表她是家里能量最高、最强势的人,自己付出过多,承受不起;而现在她最不显眼,说明家庭动力结构已发生变化。
太阳伞——保护伞,作者对家庭应对压力方面有积极的看法。
鲜花——对美的追求、浪漫情怀。
只有接受了,才有可能面对,才有可能想出正确的解法。
二
浪漫型人,画的主题、意境都是理想的状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浪漫型人的特点:为人敏感,对自己和家人的情绪变化比较容易察觉,有时会表现为多愁善感,力图表现与众不同,也希望别人同样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较好的审美,有较好的直觉力和想象力。
她大部分的人物画像都是侧面的,更愿沉湎于幻想而不愿面对现实。侧面表示神秘感,背影意味着不敢面对现实。
任务:了解和面对真实自我;面对生活的真实。
开放度增加,更愿意与别人互动;现实感增加,更愿意面对现实;更加回归自己的内心。
第三部分
一
能量向下的柳树,树干长到上面就闭口了,表明在成长过程中,她比较封闭,接受外界信息较少,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柳条向下,能量流失,柳条左边多于右边,纠结于过去,对将来没有信心。认真画完所有叶子,追求完美。
自画像
她的内向、自我封闭、依赖性强等问题在青春期形成了一种危机:关于自我同一性的危机。需回答:“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作业:描述理想的自我;妈妈眼中理想的我;现实的我。
作业:父母是怎样长大的。
作业:成功事件和经验表
意向对话
因为要和自己对话,一般我们需要放松自己。有人睁着眼睛就可以放松自己,有人需要闭上眼睛,你可以自己选择。你可以调整一下身体的姿势,让自己坐的更舒服,舒服会让我们更加放松。你在这里很安全,很安心,你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让自己更放松。你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空调的声音、外面的雨声、这些不会干扰你,只会让你更放松,你的身体部位,从头到脚,逐一放松下来。对,非常好,非常平稳的呼吸,全身放松下来,体会自己身体部位的感觉。是不是有什么地方难以放松下来?能不能感觉到?
肩膀难以放松的感觉像什么?
顺着抓的方向看上去,是谁在抓着你?
是妈妈抓着你的肩,看看妈妈的样子?
妈妈很凶,很严厉,她在干什么?
你出现在画面里,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
第四部分
一自画像看不出一位23岁成年女性的特征,说明她内心深处的真实自己是一个十多岁没有明显性别特征的孩子。
最花笔墨的地方是眼睛、嘴巴,说明她比较感性,更注重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
房子的门画在了与路相反的方向,渴望与人沟通,拒绝有人走近。
与人物和树相比,房屋的比例过小,还没准备好组建自己的家庭。
树与房距离近,人与房树距离远,对自我成长、自己家庭的远离。
眼神朝左,关注过去;朝右,关注未来。
只有胳膊,没有手脚。手是行动力的象征,脚意味着脚踏实地。
房子变大,对家庭看重;颜色变化代表态度的变化。
树从左边移到右边,对父性力量的认同。
一个人在树下闭目养神,在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躺与没有手脚是一种涵义,无法行动,不愿行动。
没有耳朵,不愿听别人说。
没有身子,还没有完整的自我概念,自我还在探寻过程中。
沉重的头发,解不开理还乱的心绪。完美的倾向。
朝右开的门,支离破碎的门,想要开启新生活,但难度较大。
人物变大,自信程度提高。
头大,智力高。
郁郁葱葱的树流动的水,生命力旺盛;树干反复涂抹,内心的通畅性不够
石头是阻碍,大海是向往。
乌云厚,压力大;乌云化为雨水,有很好的转化能力。
站在山崖边,不安全感、坠落感。
苹果、面包等吃的代表爱和滋养。
第七部分
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与好朋友书拉手、两只猫咪并列,对有人陪伴、有人提供安全感有强烈需求。
海底代表着个体的潜意识
海沟在意向中代表创伤。
被子代表回归,回归子宫,是一种退行。
机器人
男性子人格与女性子人格整合——回家
第九部分
精神分析认为,画画可以表达出当事人的潜意识,并且在画画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旦人们能够通畅地表达内在的感受,那些积压在内心的情绪被宣泄,新的平衡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就能生成。宣泄论,升华论。
图画技术为主的心理咨询
热身阶段——
一.触摸画具
二.音乐放松冥想
三.推动来访者画第一幅画
四.通过做一些运动、舞蹈、姿势的改变来关注身体的变化,最后把这些感觉画下来。
深入阶段——
进入某种主题:亲子、夫妻、与父母、内心的恐惧、压力、焦虑
“画出你内心的焦虑”“画出你与孩子一起在做的事情”
启动时可以说:你在这里是安全的
结束时,要引导来访者停留在一个积极的画面上。
整合阶段——
画出从问题中看到的积极方面
呈现问题的另外一个端点
从前一图中得出信号,画出另一图
图画与意向技术
屋子——人格结构
井——困境中的反应和应对
花与昆虫——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异性交往
海底世界——潜意识
草地——安全平和的状态。
河流——流动、成长、变化
瀑布——能量、活力、风险、失落。
花——自我意识
火山——情绪波动和爆发
爬山——对生活、目标、困难的态度
进门——对机遇、挑战的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