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宁化客家张氏祠堂文化

(2015-05-25 21:23:10)
标签:

星座

文化

分类: 祠堂文化

浅谈宁化客家张氏祠堂文化

张 清 裕

祠堂是供奉祖先和举行祭典的圣地,是宗族历史和荣耀的象征。又是宗族议事的场所,也是祖宗的遗产,是宗族姓氏的标志。客家人历来非常重视修建祠堂,这也是客家人一贯追求宗族团结及传承和发扬尊祖穆宗的传统美德,就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也要家家户户按红丁和捐款等方法凑钱修建祠堂。在客家聚居地祠堂随处可见,如宁化石壁村就建有上祠、下祠二栋张氏家庙;方田乡方田村,就有方田十四郎公祠、禾寨十一郎公祠、禾岭下永德公祠三栋张氏宗祠。又如济村乡长坊村六甫公张氏家庙。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之秋,落成于乾隆十九年甲戊(1754)年之春。该祠因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秋季,裔孙在宗祠议修十四届族谱时,由于伙房起火,宗祠梵烧贻尽,只有祠址、空坪残存。该祠裔孙于2013年按红丁和捐款集资50多万元,并动工重建,在2014122日落成并召开了隆重的庆典大会,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赞扬。

宁化客家张氏有五十三栋祠堂,每一座祠堂都象征一个巨大的符号,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密码。对宁化客家张氏祠堂进行研究,破解这些信息和密码,揭示蕴含于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宁化客家张氏历史和了解宁化客家张氏文化。

一、崇祖文化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崇祖文化是客家祠堂文化的首要体现。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源远流长,崇祖观念深入人心,客家人表现尤甚。一是因为客家人大多是迫于战乱才举家南迁,他们的祖先很多原本就是中原土族,其中更不乏显赫人物。对客家人来说,祖先是其骄傲,也是其精神支柱。二是因为在客家人的大迁徙过程中,常匕遭到当地土著力量的排斥和敌视,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客家人必须通过强化宗族成员和崇祖观念来加强宗族力量。因此,客家人在艰难的南迁中,仍不忘肩负祖先骸骨,到了新的定居点,则将之擦洗干净,置于“金罂”,重新埋葬,其深厚的崇祖观念由此可见一班。   

宁化客家张氏人的崇祖观念集中地体现在祠堂的堂号、楹联,祭祖活动等方面。

1.堂号

堂号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堂号,充分体现了客家张氏人对祖先的崇拜。张氏作为一个源远流长、覆盖全困,遍及世界的大姓,它的堂号很多,有的按祖先的号命名,有的按祖先名命名,有的按姓氏命名等。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堂‘弓‘不完全‘‘致,而是各行其是,其堂号非常多样,如石壁下市张氏家庙等八个祠堂的堂号足“追远堂”;济村肖家张氏宗祠等二:二个剥堂的堂号是“绥我思成”;石壁邓坊桥、张氏宗1:卅等二个祠堂的堂弓‘是“敦伦堂”;石蹙桂林张氏家庙,湖村店上张氏宗祠等七个倒党:是“敦睦堂”;其余祠堂的堂号各不一样,即:德馨堂、敦本堂、敬贤堂,弘光堂,萃饮芳源,受先之枯,思孝堂,世德流等.孔安缓祉,致敦爱堂,端衍宗风、思源堂、忠孝流徽、武义堂、仁率堂、继先堂、嘉漠宏远,继逑堂,绪赞曲江、水茂堂,永绥存缓、崇俊堂、惠时堂、受天之祜、孝友堂、尽诚堂、克绳堂、绍伦堂、华阳堂、永世克孝宗远堂等。(1)

宁化客家张氏祠堂,如此繁多的堂号,表达了各个家族不同的文化理念。

2.楹联

    每个宗祠都有楹联,各宗祠大小不一,但每一栋祠堂的每根柱子都有对联,这些楹联包含每个宗祠的源流、典故、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各个方面。这些楹联,不论是专用楹联,还是一般楹联,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楹联,有的内容是追祖溯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有的颂扬先祖功德,对祖先功德的生动说明;有的表彰先贤,发扬光荣历史,对先贤成就极高赞誉。如淮土寒谷张氏宗祠的大厅柱子上的对联是:

平基柱对联:宫寤显巍靓榱桷几筵穆乎缅祖功宗德,庙堂祭祀肃冠裳俎豆居然淅子孝孙慈。

栋柱上的对联:佐汉高祖代秦兴汉一颗丹心昭日月,

辅唐玄宗平乱扶唐满腔碧血壮江山。

大门对联:游子时怀先祖德

他乡常系故园心

中沙乡楼家张氏宗祠的楹联

大厅平基柱对联:几度迁徙饱经风霜开基业

百年奋发锲而不舍绘鸿图

栋柱对联:承先志宗祠巍然千秋伟业

展未来子孙和乐万代荣华

石壁陂下张氏家庙楹联

大门对联:祠对青山人文蔚起千载盛

堂临绿水富贵绵延万代昌

大厅平基柱对联:迁江右系本姑苏远昭近承百代衣冠济美

基大丞散居各里宗和睦千秋俎豆维新

栋柱对联:宗留家声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祖遣世泽先哲燕巽烫发扬光大

安乐张河坑张氏宗祠楹联

平基柱对联:祖德兆清河筵豆芳香奕奕冠裳辉玉筒

地灵钟秀谳儿筵藻色翩翩裔胃艳金书

栋柱对联: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宗功德

孙枝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3.祭祀仪式

客家张氏人的各种祭祖仪式中,祠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祠祀普通奉行的是

春秋祭。祠堂祭祀仪式隆重而严密。祭祀程序传承古代祭典礼仪,几乎同是‘个模式。

其祭祀程序是:呜炮开堂,擂鼓、鸣金、奏乐。主祭生,陪祭生就位,整冠,鞠躬。

t祭生向神位敬祖,安位,安杯,献牲,献帛。主祭生复位,三拜、九叩首,主祭生香案前三上香,三拜,九叩首。主祭生到神位前三献酒,三拜九叩首。宣读祭文,梵

烧祭文,三鞠躬。奏乐,礼毕退班。最后仪式在奏乐鞭炮声中结束。整个仪式最重要

的环节就是宣读祭文,祭文由德高望重主祭生宣读。祭文内容如下:

 恭维我祖德厚山罔,佑放我后长发其祥;

历时千载族裔兴旺,嗣孙修美繁衍四方;

人文蔚起遐迩流芳,祖祠重建宗室增光;

祖世开拓永世盛昌,祖宗恩泽恒念不忘;

兹屈春露呈献馨香,英灵不昧来格来尝。(2)

二、宗族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客家宗族文化以宗祠,族谱,宗族组织,族规,族法为四大轴心,内涵十分丰富。宗族文化对客家族群的居住方式,行为方式及族群心理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宗族文化核心的祖先崇拜,本质为宗教,让客家人获得精神的归居,客家宗族文化对内凝聚族人,对外联络和团结族群,传承文化,使中华文明延绵不绝,随族群迁徙而将中华文明播衍至全世界,社会功能极其巨大。以宗族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宗族文化,随客家族群的形成而发生、成熟,随客家族群的搬迁而拓展并形成自有的特色。

1.族谱

族谱是记载家族人物,世系和家族事迹的文书,是记载家族血缘系统的历史典籍,是中华民族佐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长河中,族谱是客家先祖移居迁徙的记录史,是祖宗先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而且表明了“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宁化客家张氏在宋代就开始编修族谱。如宁化淮土寒谷张氏宗祠,也称允伸公祠,至1994年共进了九次修谱,其中宋代一次,清代六次,中华民国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次,首修在宋嘉佑癸卯年(1 063)。唐代武昌太守张嵩,于唐广明辛丑年(881k黄巢兵破洪都,与兄珥、高扶母奔虔化,既而巢兵复陷吉安,便举家300余口奔鱼澜廓,迁徙竹子坝,再迁田尾坑(今宁化寒谷)这是张氏迁入宁化最早的一支,也是宁化客家张氏最早编修族谱的一个宗族(3);其次是石壁上市宣诚公祠,在元朝1350年首修族谱,至1990年共进行十修族谱;再其次是石壁下市茂甫公祠,在明代洪武1378年首修,至1995年共修族谱十四次。石壁江头张氏家庙,在明洪武十七年  (1384)首修,2014年进行了十五次修谱,并于2014年九月十九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日)举行隆重的发谱庆典,对各姓氏影响很大,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拥护,促进了社会和睦,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宁化客家张氏现有五十三座祠堂,首修族谱在宋代有四个宗祠,元代三个宗祠,明代二十一个宗祠,清代二十五个宗祠。修谱次数的情况是:四次的二支,八次的三支、九次的八支、十次的十四支、十一次的七支、十三次的八支、十四次八支、十五次三支。石壁下市张氏家庙,也称茂甫公祠,共修谱十四次,首修明洪武十年(1 378),重修明景泰三年(1452),三修明崇祯四年(163 1),四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3),五修清乾隆七年(1742),六修清嘉庆三年(1 798),七修清道光五年(1 825),八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九修清同治九年(1870),十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修民国三年(1914),十二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三修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十四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密度最高时间是清道光五年(1825)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相隔1 1 2年,修谱五次,平均225年;十三修(1 989)至十四修(1 995),时隔六年,这是宁化民间习惯所至,宁化民间习惯凡是宗祠发生重大的灾难,如火灾,水灾等重大事故,重建祠堂后,必须再次修谱。

2卉司碑:

宁化客家张氏宗祠规模较大的祠堂在入口处,建有大祠碑,铭记族祠渊源,显赫先贤名人事迹,如石壁陂下张氏家庙,在公路边建有:明代状元张显宗纪念堂木碑;又如曹坊滑石水东张氏宗祠,在入口处建有门楼,石桅杆,彰显该祠先贤武举人。还有水酋张坊瓜林张氏宗祠,在祠堂前建有祠碑,论述了该祠的流源,繁衍,分布,建祠经过和有功的族贤芳名等祠史。

 3.族规:

各祠经定有祥略不等的规章法则,内容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如爱国爱乡,睦邻守纪,勤学修身,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祭纪规则,承桃继嗣,族人义务、职责等供族人遵守执行。同族之人,守望相助,水火相救,死伤相恤,若有违约者,则依族法处咀直。

曹坊滑石水东张氏九修族谱载:族训:国有恒典,家有常法,不敢干亦不可纵,余族累代忠厚奕世淳良,从无越祀犯分壤纲乱纪之人,紫热族该嗣蕃有一智必有一愚,有一贤必有一不肖,败常乱伦,所自来也,是不可不有,以逑之爱逑余。祖紫岩公,所铭忠孝勤俭,以为族嗣勉苟,有不忠不孝不勤不俭弗雇声名、基业者,则有罚,不仁不义无,非为作歹,奸淫、贼盗,宗族败伦者,罪者,赦肆诛於市公斥於途,永远不许入族,于是乎小人去而君子安,奸邪,远而贤良,集将伦理,攸崇彝常攸正人,人说礼乐,户户知诗书者,未必不由斯戒成之矣,孟子日,经正则庶民,兴庶民斯无邪惹矣,此之谓也。    ..

该谱还载有族规:   

 (1)早完国课钱(指公粮),不按时输将以拖欠为能者,族将彼家产业卖出完纳……。抗顽不遵者,将欠户产交与书差送官究治。

 (2)盗典尝田,惹祸生事,籍公为私,而私卖私典者,将原物追还外,仍欲削谱,永不许归宗。

(3)人无礼义,禽兽不如,……如有渎伦乱纪,毫无羞耻者,一经拿获,男削谱,女发嫁。

(4)务本守正……。凡非为作歹……结党匪,拐带妇女,停贼匿赃为绪般事件,奄出削谱并逐境外。

(5)立继者,……胞弟之子应继兄为嗣,……出银两钱壹分正,本公名下为祭,……请小房耆老及五服以内每家一人酒席。

(6)禁男妇盗鸡吊狗,从议罚钱二仟四佰文整,通乡归众,如有私情同罚。

(7)禁后龙水口松杉树木,如有犯禁者,罚钱壹千叁佰文整

 4.宗族组织

 在旧时代,客家张氏具有十分严密的组织原则,按血缘亲疏,形成不同房派。房族,家族,并依“五服"礼制,举行丧礼。族中大多定有辈分序列,所生男丁据行辈分取字安名,使人一见即知其为某世祖之多少世孙。同时,以推举方式,选举族中德高望重长者担任族长或房长,管理族中事务。总族设族长,支族设支族长,支族之下依血缘关系亲疏,再分为小房,支房,设房长或房头。分别统属若干个小家庭。族长负责主持祭祀,管理族产,协调族内分家及各种纠纷,同时代表本族处理各族之间关系与事务。

上世纪50年代后,传统宗族组织基本消失无存,直到最近二三十年,始渐次重建,恢复。但无族长之称,大多称某张氏宗亲联谊会,某张氏宗祠管委会,或某张氏宗亲会,负责人称主任,群众称“祠胆公”。至2012年宁化客家张氏通过组织整顿,各宗祠设立理事会,负责人称理事长,负责各宗祠的祭纪和事务。

5.族产

 族产,也称祠产。一般在建祠前就有族产,大宗族、小房族都有产业,只是多或少而已。族产分为祭产(蒸尝)、学产,有的还专设军田。    族产来源,一般是祖先留下的产业,除分配一部分给子孙,留下一部分作为族中共有产业;二是义捐,大户人家自愿捐出一部分给宗族;三是按户、丁摊派,可以出钱,也可以捐地,捐房产,由宗族统一管理,借贷,出租,动产和不动产都不能减少,金钱可以借贷给本族和外族人,并计算利息;田产,房产出租,或族中有劳力的户耕作,耕田者负责上交租谷或租金,用于宗族(宗祠)祭纪等开支,这些族产也是宗族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资基础。如:曹坊滑石水东张氏宗祠九修族谱记载:土庶尊祖敬宗,则有蒸尝之祭(祭产),余族自一世至四世,即分为长、次二房,历年于清明轮祭,……明崇祯九年丙子岁(1 636)八月初十日有长房之二房张宗足乏嗣因捐已银伍两正,付与长次两房归众存为永远蒸尝。……长房内之三房嗣孙於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岁……捐猪酒礼银七两正,归於通族两房存为蒸尝,但族借用艰于纳利,通族即于每两减本七钱,通族递年止收其利,以办胙分包众,别有一册祥载,其银本利兹第略纪於谱,不致湮没云尔。

石壁《清河郡张氏十修族谱、九秀祖太祀产》记载:“昔九秀祖太遗产颇多”。而到了九秀之子四郎公时,又更有些发展,他不仅“买白源张迁郎垦田三十二担,(四担为一么)土名禾口,作族祠祭产。四郎以后还买了不少山、田和房产。

学产,也称学租田,文武学租田,其租米为“抽与子孙人文武庠者平分,收为养

廉以图上进之资”。(石壁上市《张氏族谱》十修)

军产,主要是用于族中从军者。(石壁上市《张氏族谱》十修)记载:“递年应作军人回籍以作盘费,”该谱《文善公房祭产》条开列其军田的分配:大坑上分、大口乌墩,章家坑口等四处长房收。章南李家坑,门口社上,二处中房收。蒲勺坵,秀嵊,石礤下,香炉窠、丰家坑、极杂坑南地里。木马坑隔里等八处小房收。(5)

三、风水文化

风水也称作“堪舆”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基于这种观念的方术,风水观认为住宅,坟地等周围的风向水流会对住者或葬者一家祸福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萌芽于先秦,秦汉以后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后又随着汉人南迁传播到客家张氏地区,然后广为流传。被广大客家人所信仰。

客家张氏的祠堂风水观认为,宗祠是祖先的象征,因此祭祖必须注意祠堂建筑的风水,以使得祠堂能够更好地安妥先灵,使得子孙能够更好地得到祖先的庇佑。客家张氏人同时认为,祠堂也是宗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风水如何,直接关系到宗族的盛衰,关系到他们后代,因此,必须重视祠堂的风水。

宁化客家张氏人对祠堂风水的重视,首先体现在选择地址上,建祠是一件大事。因此,在建祠堂之前,要先请风水师认真察看地形,观其山川走势和龙、局、水情况,审其阴阳及四方朝向,精心选择一处“风水宝地”用以建祠堂。其次体现在祠堂的布局上,客家张氏祠堂的大门前,多筑有一口半园或方形水塘,祠堂大门有的坐北朝南,有的大门八字形斜开,祠内有上、下厅,二边有厢房,中间建有天井,旁边建有伙房,有的设有”照壁”,后龙山等等。这些都与风水有关。如宁化淮土寒谷张氏宗祠,又称允伸公祠,座落在寒谷畲村尾,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称“五马落槽,艮山坤向”,龙来自天马山,雄伟壮观,前建有半园形水塘,后建有后龙山。青山密林,环境优美。祠堂内有上厅、下厅,中问有天井,厅二侧有厢房,大门斜开,大门二侧有二问小厢房。砖、木结构,青瓦盖屋顶,飞檐斗拱的宫殿式建筑。

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风水观,虽有其唯心主义及神秘主义的一面,但也包含着重视环境与人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客家张氏建祠堂重视风水,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获得祖先的保佑,以使得家业兴旺,族运长久,子孙满堂。    宁化客家张氏祠堂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见证。它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权力中心,体现了客家张氏的力量。也是其文化的中心,反映了客家张氏族人的精神述求。宁化客家张氏祠堂,是我们了解宁化客家张氏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客家张氏文化现象,以及形象化的客家观念和客家精神。

主要参考资料篇目书目   

(1)张恩庭著编《宁化祠堂大观》中国文化出版。

 (2)宁化陂下张氏族谱

 (3)宁化寒谷张氏族谱

(4)宁化曹坊滑石水东张氏宗祠八修族谱

(5)宁化石壁上市张氏十修族谱。

                                        

作者系宁化张氏联谊会副会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