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节日,您的生日
(2015-10-12 11:46:19)
标签:
情感杂谈故乡 |
分类: 情感 |
一
很多年来我的国庆节都是回老家度过,个中原因有二:一是那天是我父亲生日,二是就算不是我父亲生日我也想回去。我就是那个苦不怕累不怕穷不怕的家乡宝。
父亲的生日其实也是我们回家团聚的由头,父母多子多福,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平时只有二老在家,过节我们根据各自的情况,想回去的,能回去的,尽量回去,不想回去的也不勉强。结果每次都是齐刷刷的一个也不少。
每年国庆回去有一个重要任务:掰包谷。父母七十多了,按说不应该再种地,但父亲对土地的深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每年他都说:种一点,种着玩。结果每年包谷都堆得跟山似的。
父亲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国家干部的,并且其实已经是一个国家干部了,只差填好几张表格就转正。初二那年暑假,年轻的穿白衬衣的区委书记来我们家,拿着几张表格,让父亲填。父亲说:我想回家种地。
区委书记来过三次后不来了,父亲成了百分百的农民。
当时的区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镇党委书记。我工作时,区委书记升迁至我所在单位的二把手。
后来他脑溢血中风半身不遂,父亲去看他,他拉着父亲的手,含混不清地说:我这病,都是酒害的,还是你好。。。哭了。
现在想想,父亲当时真是太拽了。
二
父亲的地辽远而广阔,曾经贫瘠的土地到他手里翻种几年成了沃土,种出的包谷个大而子粒饱满。地离家约3公里远,有大小道各一条,大道通牛车,小道是羊道。10月2号,我大嫂,我,晏同学,两个妹妹,我弟六人小分队跟着我爹借羊肠小道去掰包谷,具体是将包谷从包谷杆上掰下来,剥壳,一堆一堆堆地里,第二天再想办法弄回家。
我们背了半口袋洋芋出发,到地里忙了个把钟头,一个二个被太阳晒得大汗滴答,于是坐下来休息。路边有大片鸡嗉子树,我大嫂猴儿一样敏捷地跳将上去摘了一大捧,手拿不下用帽子装,太高的地方摘不到就站在树上摇。吃完野果,一大群孩子来地里了,在晏同学和弟弟的带领下,他们钻进密密的树林拾柴,拾菌子,我和嫂子及妹妹们则继续掰包谷----我爹一刻也不得闲,我们老是休息实在是压力太大鸟。
当一大堵白烟变成缕缕青烟时,烧火的小伙伴们开始烤包谷和烧洋芋,菌子已经很难找到了,找到了也不敢吃,怕有毒。我们一屁股坐在山林边的草地上,晏同学用一根长棍子往火堆里刨,刨一个洋芋出来我们吃一个,烤黄一个包谷我们吃一个,都被烫得嗷嗷叫,手上、嘴上乌七嘛黑,都舍不得放手放嘴。
吃喝完毕,太阳西斜。孩子们回家,我们则进行最后的冲刺。大家不再吹牛,只听得噼哩啪啦和甩玉米棒子的声音,半小时不到,我爹的玉米终于被我们剥完啦。
手臂上,脖子上,卷起裤脚的小腿上,全是被玉米叶子划破的小口子和毛辣叮咬的小红点,奇痒难耐。腰酸腿酸手酸外加裸露的皮肤火烧火燎,我们完全被两块玉米地累成了狗。
我妹妹说:谁送她一万斤包谷她也不耐烦要。
地里到处堆着我们剥得精光的黄灿灿的包谷,我们一个也不想背,空手走回家,也不担心它们被谁偷了去,非要被偷去,那就偷好了----当然这些话我们只能偷偷地说,我爹听见会骂的,他可不管我们多大。
晚上回家,勉强吃了点晚饭,不到九点洗洗上床猪一样睡了,任他鸡鸣狗咬鸟叫雷打不动地睡了。
10月3号。我爹借了村里某大爷的牛和车来。我侄姑爷和我弟异常兴奋,蹦蹦跳跳跟着我爹驾车出发。我则主动提出去地里把那一堆堆包谷捡起来装麻袋,交给老牛拉回家。
装包谷很顺利,拉包谷和赶牛车就不那么轻松了,第一趟我弟摔了无数跤,牛车翻了一次,车轮卡进烂泥塘N次。第二趟车没翻,但在两个拐角处也出了状况,有惊无险。第三趟我装完包谷,跟着牛车一起走,平安无事啦。
一路上我对那头老水牛有了无比的敬意,无论路多难走,他哼哧哼哧牛不停蹄任劳任怨,他拉得多重啊,每车拉十袋,而我一袋也背不动,如果不是他,我估计我弟他们要背得哭起来。
我侄姑爷是标准的文艺青年,他说:外公,你种点陶冶下情操就够了,种这么多不好玩。
我爹瞅他一眼,意思是:你懂个屁。
累了一天,洗澡,啃我爹种自留地里的白土瓜。我弟媳带一班小字辈在家包饺子,做豆腐园子。我吃了一大海碗。晚上亚州蓝球锦标赛决赛,全家近二十口人盯着电视,拍手,惊叫,欢呼雀跃,包括我爹我妈和我弟家七岁的孩子。
五号之后我们陆续与爹娘告别,我爹我娘站在路口一个一个目送,大家都笑意盈盈,没有离别的悲伤。
三
与父母的关系是这样:你在他们身边时间长了,你会烦,想逃离。你离开他们时间长了,会不要命地想念,恨不得长翅膀飞到他们身边。
不要以为你长期呆他们身边他们就真的幸福得不得了,他们也会烦,比如我爹开始看不惯我们睡懒觉玩手机玩电脑,孩子们跑来跑去大呼小叫他会吼他们,他的耐心已经维持三天了,不容易。
我妈表现不明显,不过如果我跟她说妈我要走了,她会说:去吧去吧过几天再来,而不是:再住几天吧。
孤苦伶仃的是那些失去另一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失去老伴,没个人说说话;行动不便,需要有专人来照顾。
所幸我父母双全,身体健康,这是他们,也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份。
倘若某天他们之中有一个先去,或有行动不便,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独自生活,或与任何一个子女生活,我们都将尽全力照顾好他们。
我哥工作满30年即可退休,很快了。老家的房子已盖好,要专辟一间书房,一间KTV。养鸡,种菜,种花,栽树。我爹说:你退休来接我的班。
四
毫不避讳地说,农村并不是理想的生活乐园,具体讲,就是大环境相当不好。
村庄建设缺乏有效规划。村中央建好的水泥路上长年流着有气味的黑水,路两边左凸右拐,每家盖房子都想捞点公家便宜,不想让一厘米。
治安不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是在古代,村里那些压在无数层床垫下的保命钱被偷倒是常有的事。有年我爹养的老水牛被偷走,气得几夜睡不着。
如果把种地当成一种生活来源,的确会非常辛苦且只能解决温饱,更可怕的是长年的劳累会磨损人的意志,对生活不满继而对整个社会不满,产生不安定因素。
种地当然有种富的,那些搞承包,专供,外运,连锁的。试看八亿农民,这样的大咖,掐指一算,有几?
农村的空气,作物,山林,田野,四时景色,常令人赞叹,然而如果这一切不是建立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少有人能够真正欣赏。
农村的人情世故,不否认骨子里有令人温暖的东西,但是,那种为了几分土地、几块钱打得头破血流的,儿子撵走老子,老子住窝棚,儿子住新房的,儿子打老子的,不在少数。
因为贫穷,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在农村,人性里恶的东西更容易被刺激和暴发。
每次春节回去,会去看一些亲戚,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会拿一两百块钱给他们,但从不在他们家吃饭,也不收他们送的土特产,我避免和他们任何一家走得太近。
这方面我是有过教训的。
五
我曾写过多篇老家的田园生活,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只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哪里都是江湖,都具备着矛盾的两面,有时是融合的,有时是分裂的。
从读高中那年算起,我在城里已经生活了30年。30年来,我最大的改变是:不因为自己出身农村而自卑,不因为在城里生活而有优越感。
我离不开农村,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那里有我的亲人。我热爱城市,因为我享受了城市的一切便利,有了可以提供给我薪水的工作。
工作有许多种,但和在农村种地挣收入相比,我毫不犹豫选择城市。
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努力,让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老家令人欣慰的一个现象是: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年高考上榜的人数在不断上窜。
无论世道怎么样变迁,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六
扯远了,回到我爸生日上来。
我爹,祝你生日快乐,和我妈一起,活过100岁。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那将是你们乐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