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020-11-05 14:38:19)
分类: A3(B5—B7)活动及时、多样、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单元第 

课时

  课时

课型

阅读课

课题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主备

陈秀玲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文章按照事物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介绍9种事物的速度,向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课文在写法上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题目的设问,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运用准确的数据,借助比较说明,讲述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快,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本课所在的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逐步掌握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实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速读时掌握的有效信息,争取提高阅读效率。

“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是本课的一个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提问,并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学目标

1.学会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文章表达特点。

2.了解文章运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并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1.  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找一找课文介绍了“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

2.  找出关键句,说说发现。

3.  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4.  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设计意图及批注

(关注点、预设、问题、板块等)

第一课时

(一)引入揭题

1.观看博尔特百米破世界纪录的比赛视频,介绍博尔特是目前世界上跑得的人,但是猎豹的速度比博尔特更快。

2.激趣提问,引出课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呢?(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文章的文体。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板书:科普说明文)

4.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这篇说明文的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提示: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二)强调速读方法

1.回顾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把两种方法概括为: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

2.出示本课课前提示,指导速读方法:借助关键词句。(板书:借助关键词句)

(三)初次默读课文,了解表达特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找一找课文介绍了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记录自己的读书时间,汇报阅读收获。(学生交流句式:我用(  )了分秒,我从这句话,读懂了______速度更快)

(打乱顺序板贴:人、流星体、光、猎豹、游隼、鸵鸟、喷气式飞机、声音、火箭)

2.借助关键句,了解课文结构。

1)(出示学生找到的关键句)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比鸵乌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但是游集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

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预设:每一段话都是讲一种事物的速度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所有的事物进行比较,速度最快的是光。)

2)小结。课文采用并列段式介绍事物的速度。

3.聚焦关键句,了解课文段落特点。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1)出示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关键句,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比鸵乌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2)学生交流反馈。(预设:三句话都是本段的重点句,每段话都是围绕重点句来写的)

3)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出课后小男孩的读书体会。

4.小结。读书的时候,思考文章的结构以及段落特点,可以大大缩短阅读时间。

5.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黑板上的事物按照运动速度排序,并完成课后第二题。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摆板贴。

2)看到这个排序,你又发现了什么?

3)交流反馈。课文是按照事物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写的。

(4)小结。文章的写作顺序——由慢到快。(板书:由慢到快)

(四)再次默读课文,找到各事物速度关键词

1.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各事物速度的关键词,记录下默读时间。

2.请学生板贴对应事物的速度。

1)交流反馈。(预设:人24千米每小时;鸵鸟72千米每小时;猎豹110千米每小时;游隼320千米每小时;声音1050千米每小时,喷气式飞机是声速的数倍;火箭4万千米每小时;流星体25万千米每小时;光30万千米每秒)

2)学习说明方法。课文用了大量数字告诉我们事物的具体速度,这在说明文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3.引出课后小女孩的读书体会。文中的关键语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方法在说明文中叫作什么?(板书:作比较)

4.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1)课文大量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表达更准确,更具说服力;突出每种事物的速度特点,给人更直观的感受)

2)小结。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而且使语言表达更具体、准确,具有科学性,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五)第三次默读,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解析《作业本》中的提问范例。

1)观察《作业本》第四题,思考他是从哪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的?(预设:课文内容中还不清楚的问题)

2)浏览例题中的答案,思考关于课文内容方面的疑问,可以如何解决?(预设:重点读句子所在的段落,理解文章内容,寻找答案)

3)小结。对课文内容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重点读文来解决问题。

2.学习提问。

(1)引导学生学着例题,再次默读文章,边读边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什么是游隼?为什么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为什么“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还有没有事物的速度会比光速还快?作者罗伯特·E·威尔斯是科学家吗?为什么他会写这篇文章?)

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小结提问方法:根据不懂的字词提出问题,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提出问题,从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提出问题。

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

(预设: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解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请教身边的人或者查阅课外书籍、上网搜集资料,解决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查阅作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这需要大家在平常的阅读中多练习,熟能生巧。希望大家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多读好书。

 

 

 

 

 

 

 

 

 

 

 

课前作业: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本》

           2.练笔。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光  30万千米每秒

文本框: 借助关键词句          科普说明文                   流星体 20万千米每小时

                                    火箭 4万千米每小时

         作比较               喷气式飞机  声速的数倍

                            声音  1050千米每小时

                         游隼 320千米每小时

         列数字       猎豹  110千米每小时

                   鸵鸟  72千米每小时

                 24千米每小时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接触的这类文体较少。因此,我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上。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生字词,效果较好。在指导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表格,通过让同学们填表格,从而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对于说明方法教学。这篇文章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我先告诉学生们关于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定义,然后,让学生们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寻。通过自主学习,他们掌握了这两种说明方法,同时还明白了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这篇文章出现了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通过图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得更细腻,让学生多了解陌生事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