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简单的排列》

简单的排列组合(集体备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感悟排列
(一)出示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一样吗?
小结:是呀,他们的位置不同啦,拍出的照片也就不一样了。
(二)出示
读一读。
小结:有意思吧,当这些汉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的词也就不一样了,意思也完全不一样了。
(三)其实这些现象不仅在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语文学科里有,在我们数学学科里也非常的常见。你能用数字一和二摆出几个两位数,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借助数位表来帮助说明白你的摆法。
当数字一摆在十位上,数字二摆在个位上,就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二。而当把200在十位上,各位上师,又组成了一个新的两位数21。
小结:数字1和2,排列位置不同,组成的两位数也就不同,数的大小也不同。
(四)师:数字3看到1和2玩的这么开心,他也跑来想一起参与我们的组数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
1.组成两位数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说说嘛?
师板书123。这个数行吗?两位数占几个数位?
也就是说,虽然这里有三个数字,但想组成两位数,一次只能选择几个数字来组数?
2.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举例子出示,11,22,33,可以吗?
3.看懂了游戏规则,现在我们静静的思考一下,你能用这三个数字组成哪些两位数?能组几个?
4.动手摆一摆,并把组成的数记录在表格中。师出是表格。提醒,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5.生独立摆一摆,并探究方法。
6.汇报交流。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先展示有序的,谁看懂他是怎么摆的?问:固定一个位置后,剩下的位置上的数有几种填法?在展示无序的,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谁摆得更全面一些。
课件展示回顾,三种有序的摆法。想一想,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能做?让你们一眼就看明白,而且能够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7.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把原先无序的调整成有序的。
展示一两个无序的作品,全班帮助调整成有序。
8.小结:像这样,因为数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组出了不同的两位数,在数学学科里就叫做排列。
9.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五)
1.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然后小组内交流涂法。
2.学生涂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3.小结:在涂色时一定要有序的涂,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4.跟(四)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本质是一样的。
(六)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出示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站位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站法。
3.学生汇报站法,全班交流方法。
2)送书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送书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七)同时出示四道题,请你想一想,我们刚才做过的四道题,它们在解决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小结,是的,这四道题中都因为位置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不管是组数还是涂色还是拍照还是送书,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方法去解决,只要我们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那么复杂的排列问题也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八)总结延伸,畅谈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二)感知组合
1.师:喜洋洋请小朋友们吃水果。苹果、香蕉、梨子,只吃其中的两种水果有几种吃法。
说出三种这后,还有孩子说有别的吃法,当他列举出来之后,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最后一种和前面其中一种是同样的吃法。从而得出只有三种吃法。
师质疑:三张卡面取两张摆两位数能摆6个,而三种水果吃其中两种确只有3种吃法?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一人摆卡片,一人取水果。然后交换位置。学生发现卡片交换位置得到两个数,而水果交换位置之后得到的还是原来的两种水果只能算一种吃法。
师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取水果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取水果交换位置没用。
2.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来到游艺乐园,搭配衣服。
1)出示: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在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学生说课件演示。
2)出示: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小组合作演示,并记录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3.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生活中哪里有排列与组合。
师总结:只要我们有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愿孩子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身边的数学。
作业布置:作业本第66页
板书设计:简单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