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11-20各数的认识

(2014-12-30 15:32:30)
标签:

股票

分类: B1(c3)教研组活动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主备:金秋琴

教学内容:书本第73-7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2、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 个十是20,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橡皮圈、小棒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P73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放置散乱,怎样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

预设:给它们分类整理(课件呈现不同的整理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做一份更清楚。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

师(指着1捆小棒):还记得这样的1捆小棒表示什么吗?

 

 

 

 

 

 

 

 

 

 

 

 

 

 

 

 

 

 

 

 

10个一

一起动手数出10根小棒(10个一)扎成1捆(1个十)

 

1个十

                       

齐说: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2、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上1根(动手操作后课件出示)

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一个“十”,读“十”;1根小棒就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2)教学12

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学生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读作“十二”,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2的基础上1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也就是20,读作“二十”。

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5)摆一摆

用小棒表示正方体和球的数量,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

6)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十”的例子

3、教学11-20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标有1-20各数的直尺(遮住部分数字),请学生读一读,猜猜被遮住的数字是什么?

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齐读。

顺着数、倒着数、22个数,55个数

(2)猜数活动

如:比121的数是几?和18相邻的数是几?1012中间的数是几?15在几和几中间?

对照尺子上的数,出一个类似的题目考考同桌。

(3)猜车厢号码游戏

根据已知信息猜小动物的车厢号码

三、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2

知道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习分段数数,互相数给同桌听。

2、做一做第3

知道学生正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3、展示生活中的数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数的资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 各数,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11-20各数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