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11-20各数的认识

标签:
股票 |
分类: B1(c3)教研组活动 |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本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2、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 个十是20,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橡皮圈、小棒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放置散乱,怎样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
预设:给它们分类整理(课件呈现不同的整理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做一份更清楚。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
师(指着1捆小棒):还记得这样的1捆小棒表示什么吗?
|
|
|
|
|
|
|
|
|
|
|
|
|
|
|
|
|
|
|
|
10个一 |
1个十 |
齐说: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2、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上1根(动手操作后课件出示)
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一个“十”,读“十”;1根小棒就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2)教学12
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学生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读作“十二”,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3)教学13-19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也就是20,读作“二十”。
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5)摆一摆
用小棒表示正方体和球的数量,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
(6)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十”的例子
3、教学11-20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标有1-20各数的直尺(遮住部分数字),请学生读一读,猜猜被遮住的数字是什么?
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齐读。
顺着数、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
(2)猜数活动
如:比12多1的数是几?和18相邻的数是几?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15在几和几中间?
对照尺子上的数,出一个类似的题目考考同桌。
(3)猜车厢号码游戏
根据已知信息猜小动物的车厢号码
三、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2题
知道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习分段数数,互相数给同桌听。
2、做一做第3题
知道学生正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3、展示生活中的数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数的资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 各数,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四、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