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制度
(2014-07-01 12:49:12)
标签:
365 |
分类: A4(B13)示范学校 |
师徒结对制度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学校优质师资的优势,努力打造实验中学优良的教师群体,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制订实验中学师徒结对制度。
一、指导思想
遵循青年教师岗位成才规律,催生并造就骨干教师群体,构建并拓展名师精英平台,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为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通过二、三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使结对的徒弟成为在学科教科研中能起示范作用的青年骨干教师。
2、通过二、三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使师徒在互帮互学、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务精湛、品学兼优,在校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型教师。
3、通过二、三年师徒结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相互砾砺、互相提高的竞争氛围,建设起一支成熟的、优良的、学习型的师资队伍。
三、师徒结对期限
2-3年
四、师徒入选条件及确定方式
1、指导师: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以及能胜任指导师职责的中教一级以上教师,由教科室征求校长室意见后确定。
2、徒弟:①敬业爱岗,虚心好学:②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③其他。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师、教研组组长签署意见,报教科室确定。
五、师徒职责
指导师:
1、以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为宗旨。
2、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悉心指导,督促徒弟按教学常规开展教学。
4、一学期听徒弟的课至少5节,并认真评析。
5、以身作则,主动发挥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为徒弟开设示范课2节,在徒弟有听课要求时,应予满足。
6、指导修改徒弟教案3个以上。
7、辅导徒弟进行理论学习,并指导徒弟教学论文、案例分析的撰写。
8、客观公正地评价徒弟的思想和工作能力,满师前应做好徒弟的师德、教育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鉴定。
徒弟:
1、思想上严格要求,作风上严谨务实,业务上迫切上进。
2、敬重指导师。
3、愿意接受指导师的指导和督促,就教育教学上的疑问主动求教、邀请指导师听课一学期至少两次;至少给指导师提供3个教案,让指导师修改。
4、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做好读书笔记,能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写出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
5、每学年至少与指导师开展一次教学设计对话,形成文字,上交教科室。
6、注意案例分析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交两个案例分析给教科室。
7、一学期听指导师的课至少5节,听其他教师10节课以上,并有听课记录和评课意见。
8、满师前,实事求是地全面回顾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写好自我鉴定,提交指导师评定。
六、考核内容及方法
(一)内容:、
1、常规考核(建立档案袋)
①作业情况考核:文摘卡、读书笔记、教学总结、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听课节数、修改教案等;
②学匀态度考核:请教指导师次数、参加结对活动情况等。
2、绩效考核
①课堂教学评比、示范课、研究课等情况;
②论文获奖、发表及交流等情况;
③课题立项、获奖情况;
④业务荣誉获取情况;
⑤教学质量。
3、教学理念考核
①教学论坛;
②结业论文。
(二)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学习期限内各学期考核期末一次进行;
3、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徒弟:
4、评出优秀徒弟若干名和优秀指导师若干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在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