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清医生解读“乙肝传染性危害社会公众”的伪命题

(2012-05-23 12:40:25)
标签:

方清医生

健康

乙肝传染性的概念与是否会导致您身边朋友感染慢性乙肝是两码子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名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友就会危胁到他/她的家人或朋友。

     为什么这么讲呢?请听我慢慢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科方清

    作为一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您的外周血HBVDNA检测阳性,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体外释放具有感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这是不假,因此也就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或说具有乙肝传染性了。

    一般人就会认为,既然慢性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作为传染源且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感染者就是传染病病人了,就像肺结核活跃期的病人就有传染性一样,我们应该小心提防不被其传染,而为传染源的病人自己也应该注意不要去传染其他家人和朋友。

      上面这个逻辑就是目前许多公众,甚至病友自己都对乙肝的传染性很害怕的根源,加之国家法律也说啦,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够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等行业,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的推理。然后乙肝的自然病程就是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的简单不加思索的解释造成公众和病友们对乙肝危害的过度恐慌相结合,外加还不能够被根治,这就是造成社会公众和乙肝病友及家庭对乙肝的潜在社会歧视和社会恐慌。

       然而,上面看似完美的逻辑链条却是错误的!导致乙肝社会歧视和危害过度放大的其他几个链条的逻辑也是不严谨甚至是误导!

      先说传染性问题吧。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有3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放到乙肝这个具体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公众担心的是慢性乙肝感染而不是乙肝感染(包括隐匿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对于慢性乙肝感染发生的3个传染环节而言:

  传染源    是慢性乙肝感染者,尤其是病毒复制活跃(外周血HBVDNA阳性或大三阳)者。由于我国慢性感染者有1.2亿人之众,就是10个人里有1个,可以说这些感染者遍布社会各处,人体排泌病毒的途径很多(因为病毒是存在于体液的,既包括血浆也包括唾液,汗液,精液的,尽管不同体液的病毒浓度不同),而且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还很强,生存时间也比较长,那么可想像,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作为所谓“健康人”想完全拒绝接触到乙肝病毒几无可能;强调传染源是慢性乙肝感染者整体,而不是某一个已经的个体。

  传播途径:尽管一般认为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但是不可否认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洗漱用品,接吻,性爱等等)都是有可能传播病毒,造成“健康人”感染乙肝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存在明显创伤或潜在创伤如口腔糜烂,胃粘膜糜烂,胃溃疡出血,阴道或生殖器粘膜细微创面等可以造成非输血的血源传播可能途径。因此也可以认同,乙肝传染的传播途径是多样化的。

     如果光看这上述两条,乙肝的传染性确实就很恐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具有很到的公共危害。而且事实上,在没有乙肝疫苗保护的年代,乙肝感染确实基本是席卷全社会的,有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在我国90年代,慢性乙肝携带率在10%,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即没注射过乙肝疫苗而存在乙肝表面抗体或核心抗体阳性等感染证据)的人群比例为50%-70%,只有20%-30%的人是乙肝两对半全阴性(其实这里面也相当比例的人是感染过乙肝,不过表面抗体都转阴的人),真正完全没有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群比例其实远远低于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比例,因此我国获得“乙肝王国”的美誉不假。为什么一部分人成了慢性乙肝,而大部分人成为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健康者”呢?后来科学研究发现,导致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的关键原因在于感染乙肝病人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调查发现在5-8岁,人群中慢性乙肝携带率就已经接近成年人群的慢性感染携带率,而不再继续增加,进一步研究证实母婴垂直传播和婴幼儿期(5岁以内)感染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而在以后阶段,急性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状态的比例不足3%,且这3%的人也主要是免疫系统出现障碍的特殊病人群体(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透析,长期接受激素等抑制免疫系统药物治疗的人)和感染途径为经血源途径感染者(如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还有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等)。最后就推导并证实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和经血途径传播是导致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源头。

  慢性乙肝易感人群(不是急性乙肝乙肝人群):如传染途径部分所述,只有免疫系统不成熟如5岁以内孩童和免疫系统本身有问题的非5岁以内的人,以及经血感染途径的人是不同风险程度的慢性乙肝感染的易感人群。在没有乙肝疫苗保护的前提下,这些人还是很容易被感染乙肝且发展为慢性乙肝的。

      然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是,我们已经重视乙肝疫苗的保护了!从2002年起,国家就已经实施了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计划。不论妈妈,爸爸是否有乙肝,乙肝疫苗的总体保护率达到97%以上(注意在与我国类似的邻邦日本,慢性乙肝携带率在乙肝疫苗的保护下已经下降至类似西方国家的1%左右,可以间接推断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应该在99%以上,如果注射的程序完全符合规定,因为也有报道称我国偶有程序不到堂或疫苗水货导致保护失败的案例报道,可能是导致我国乙肝疫苗保护率没有达到日本人水平的一种解释吧,从这个角度我要再次反对采用核苷酸抗病毒药物来阻断母婴传播或父婴传播的主张,好好把乙肝疫苗的质量把好关,注射程序把好关才是正事儿),加上对病毒复制活跃的乙肝妈妈们的孩子采取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说已经没有多少什么“儿童慢性乙肝易感者”了;如果加强对特殊成年人的乙肝疫苗注射或保护,本来就比例很低的“成人慢性乙肝易感者”也会变得稀缺。现在由于公众对乙肝的重视和对乙肝疫苗的重视,健康成年人要么就是接种了乙肝疫苗,要么就是已经“感染过”乙肝;剩余的危险就是经血源感染的人了,究竟打过疫苗或曾经感染过乙肝而没有足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人若遭受经血源途径的大剂量乙肝病毒感染会不会有少量人发展为慢性乙肝呢?这确实还是一个需要更多科学证据来研究回答的事情,我也说不准。但是少量的血源接触(如粘膜,皮肤损伤什么的)可能没有大量的血液传染(输血,血制品)风险高,好在现在输血也是都严格筛查了乙肝病毒的,那么可以推测经血缘感染造成慢性乙肝的主要风险也已经被堵住了。如果成年人也都小心的去接种一下比较安全且便宜的乙肝疫苗(即便不产生抗体,这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我本人就是,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既然超大剂量的疫苗尚且不能刺激表面抗体产生,只能说机体对乙肝病毒是在是不感冒,即便遇到真家伙,还是不感冒)。

    总之, 大家看看,我们到哪里去找慢性乙肝的易感人群呢?

      传染源好找,到处都是,防不胜防,传播途径复杂,防不胜防,但是只要重视了乙肝疫苗的注射,那么我们就很难找到慢性乙肝感染的易感人群了(有人会说,成年人新发慢性乙肝虽然不多,也有啊,我会说,那是低概率事件,而且原因最可能出现乙肝疫苗的保护环节上,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自己为什么没有主动接受到规范的乙肝疫苗注射保护呢,绝对不能去怪你身边所认为的某个乙肝朋友或家人)。

所以我得到我的推断结论:

1. 某具体慢性乙肝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与某易感人群的新发慢性乙肝感染是两码子事情。新发的尤其是成年慢性乙肝感染病例是很少见的,且主要原因与缺乏乙肝疫苗有效保护有关。

2. 对于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们,请重视在正规医院生小孩,睁大眼睛让孩子接受规范的乙肝疫苗注射或必要时联合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 对于潜在“成年慢性乙肝易感人群”的朋友们,请重视乙肝疫苗接种和对于接种后抗体保护效力的关注。

4。对于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朋友们,在遭遇特殊疾病累及免疫系统功能或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时,请提醒医生(必要时配合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防范沉睡的乙肝再度活跃。

5. 对于广大普通公众和慢性乙肝感染者及家属:请你们不要把乙肝的传染性这个概念当回事儿,它不是“那回事儿”,因为易感人群是否感染慢性乙肝与某一具体的已知的乙肝病友无关,主要原因是“易感人群”本身缺乏常识没有主动寻求乙肝疫苗的保护或保护不力。

 

“乙肝传染性强,对周围人威胁很大”过时的荒诞的流言该寿终正寝了!谁因为“乙肝传染性”问题而歧视乙肝病友甚至乙肝医生,我跟谁急。

 

有关乙肝疫苗、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传染性等等其他细节请参看下面的文章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 

早产儿别忙着接种乙肝疫苗

方清医生对单纯anti-HBc阳性病人打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可存活多久?

乙肝病人须知: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方清医生解读为什么既往感染乙肝的人被称为...

乙肝经过性传播的风险有多大

方清医生对乙肝孕妇准妈妈的几点建议

乙肝准爸爸须知:方清医生解读父婴传播乙肝...

 乙肝大三阳先兆流产会不会宫内感染?

我真是不小心(方清医生回答伤口暴露乙肝血...

 小三阳孕期到底该不该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体液传染问题(医患沟通的目的)

方清医生解答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加强注射

我女朋友有乙肝

乙肝的传染以及预防

乙肝父婴传播

方清医生解读为什么目前乙肝还不能够被彻底...

核苷酸类似物能够将机体内的乙肝病毒赶尽杀...

36岁,乙肝急性发作,B超有结节,请方医生指...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45290201.htm。意外暴露后HBV预防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李娟医生

 

方清医生点评:

    虽然作为专科医生,已经10多年前就把乙肝病友的传染性威胁看的很淡了,加之科学进步和社会宣传,本以为公众、至少是乙肝病友及家属应该已经认识到乙肝传染性除了对母婴传播小有影响,其他就没什么了的,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义务咨询和健康教育工作,却发现很多人对乙肝的认识还停留在10多年前没有乙肝疫苗保护时候的水平。感谢病友们的及时发问,让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得去解释这个传染性的几乎“不存在”。现在终于将它们整理成一篇文章,及若干参考文章。我认为,对“乙肝传染性”仍然比较担心的朋友,不论公众或病友及家属,请您稍有耐心的读一读,心结应该会有所解开。

 

 

《病友交流区经典医患沟通案例》

病友交流区医患沟通经典案例选读1 沟通的形式很重要

病友交流区医患沟通经典案例选读2 乙肝病友乐观心态的调整

 病友交流区医患沟通经典案例选读3 学习心得和个人规划制定

 

方清医生自荐网站最有价值的18篇文章

 

             

    

指南返回

返回学习指南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0936915.html

返回咨询指南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957968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