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乙肝病人和乙肝医生的致命失误是什么?慢乙肝防控失败输在哪个关键环节?

(2012-05-02 21:45:18)
标签:

健康

乙肝病人和乙肝医生都是输家。因为最近10多年来,以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和内镜治疗上消化 出血,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肝癌,以及肝移植治疗等均取得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乙肝的科普宣传和反歧视宣传教育同样让乙肝常识家喻户晓,乙肝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和重视;国家,社会对乙肝防治的经费不断增加;还有很多进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科方清
     但是,乙肝的整体防治效果却未见改善,每年因为乙肝死亡的人数不但未减少,反而是在增加,尤其是肝癌的发病率一再提高。
      为什么?我们输在哪里了?方清博士的博士论文揭示:慢性乙肝病人的长期随访依从性极差,慢性乙肝病人绝大多数在青壮年期因为过早的抗病毒治疗把经济和信心拖垮,或被抗病毒治疗的费用吓跨;在肝硬化阶段没有钱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肝癌出现时却没有进行定期的肝癌筛查而延误治疗。更糟糕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肝癌和肝硬化的病人的乙肝亲属没有主动“亡羊补牢”的干预。这就导致要么病人根本不敢上医院看病,要么看病的也逐渐被医疗费拖垮,绝大多数的老乙肝病人连看病的常识都没掌握的前提下,就已经在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在给病友当医生,简直反智的一塌糊涂而不自知,该输的输的糊里糊涂,该赢的也终身活在惴惴不安和恐惧中。
       我们就输在乙肝病人的健康教育,就输在天天被灌输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就输在规范的长期随访管理得不到切实执行,就输在在了慢性乙肝肝癌的筛查和逐级防御得不到应有重视,就输在医疗机制把医生都锁在医院治疗终末期肝病,就输在门诊乙肝病人检查和治疗费没有保障,等到终末期了反而政府愿意买单。

      因为几乎所有的医学进步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都主要集中在真正出现终末期乙肝并发症的病人身上,特别是输在慢性乙肝的病人逐级防控,将慢性乙肝的逐级防控简化为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一个节点上!极少有人关注和致力于如何开展乙肝的健康教育,如何增加病人的看病能力,如何确保病人的信心,如何确保病人能够接受和完成持久甚至终身的门诊随访管理,如何能够将心理干预,生活行为方式干预,现有中西药在病人经济能力可以承受范围内的积极治疗!极少有病人会看病。

    就这么一个所以专科医生和接受过专科医生诊疗且必接受过医生定期随访医嘱的简单环节,却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而导致极少病人能够终身做的到;就像绝大多数烟民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戒不掉是一个道理。因为这是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做的一项系统工程,想当年新中国初期,什么黄赌毒戒不掉,我们有强大的举国体制的优势,为什么不能发动一场举国体制的运动来推动乙肝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管理呢?

      必须拿出强迫家人戒烟的气魄来主动管理乙肝病人的定期随访管理,不然即便医疗技术继续进步,医疗费用继续攀升,但是乙肝的危害就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方清医生再次重申,当前乙肝防治指南所认为的乙肝防治的最大难点是抗病毒治疗药物耐药性的管理是认知领域的巨大误区,而乙肝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管理不足,医患沟通不足,才是当前乙肝防治中最大的问题,而且是不需要花多的医疗费用和技术进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决定病人预后的不是不同医生之间细微的细节技术干预水平的差别,而是一个涉及全国所有医生和病人的健康教育科普和建立长期定期随访管理运动的系统工程。

    方清医生再次呼吁:请国家和卫生医疗机构能够主动重视慢性乙肝的健康教育,及时宏观调整慢性乙肝专科医生的工作中心,从单纯病区为主,转变为门诊为主,专科医生与社区医生联合作业为主,切实做好慢性乙肝的健康教育和定 期随访管理,这是消除社会乙肝歧视,保障广大乙肝病友及家庭的、且消耗卫生资源最少且效果最佳的可行方式。

     请所有看过此文的乙肝病友和方清医生一起呼吁,一起转发此文,为了我们大家早点在乙肝防治上转败为胜!

  

方清医生网站乙肝病友咨询指南(20120501版)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9579684.htm

方清医生网站乙肝病友学习指南(20120418版)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093691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