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价值投资者,有一句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叫做“买入并持有”。大师们也教导我们,除非出现“公司变坏,偏离了起初的预想值”、“有更值得投入的股票出现”、“股价明显高估,偏离基本面”等等条件,否则就一直持有。诚然,坚持价值投资的理论,可以让我们在股市暴跌的时候,看清自己;可以让我们在股市跌跌不休的过程中,克服内心的煎熬,不在最低点割肉,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却不得不面临另一种尴尬。
在我们一生之中,有几次大的支出,例如:买房、装修、结婚、生小孩等等。许多支出是刚性的,到了那个阶段,不得不把这笔资金花出去。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民俗,有钱就置宅,结婚前,也必须有套房才能满足丈母娘。网传中国首次购房年龄为27岁。根据某研究机构数据,2013年12月末百城房价已经突破10000元/㎡。按首次置业90平米,首付三成计算,加上规费等费用这笔支出接近30万。如果30岁前结婚的话,结婚的彩礼钱以及各种花费,也在10万元以上。房屋装修以及家电家具的购置,也在15万元以上。算下来,对于大部分白领来说,这些重大的支出很难在30岁前通过自身的积攒来实现的。
你可能在一个很好的价格,买入了一个很好的公司,甚至是伟大的公司。但是,买入后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就是不涨,这种情况在资本市场根本不是新闻。
例如,你今日买入10万元的股票。但是一年后因为结婚不得不提取这笔资金。那么,实际从你买入的那刻起,你其实并不是买入一笔价值投资的股票,而是买入一笔带保证金的期权,或者说是对赌协议——赌该股在一年之内的涨跌。而该股很可能在一年后腰斩,再过两年又涨5倍。
普通的价值投资者有一个常犯的毛病,就是看见便宜的股票就想马上据为己有,对踏空的恐慌超过套牢,像“集邮爱好者”一样,担心心仪的邮票明天就买不到了。一个6倍PE,每年利润稳定增长20%以上的股票,很心动了吧?可是熟料到,它竟然还能跌到4倍PE呢?别看这两个数字都挺小的,要知道,从4块钱涨到6块钱,需要上涨50%!
在投资,或者公司经营中,有一个概念叫“期限配对”。仍以上例,如果计划在一年后结婚,则那笔10万元的资金应当选择一年内到期的高等级债券,或者货币基金、定期存款等投资渠道。即便选择期限较长的债券,也不是真正的期限配对,因为如果即期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在你套现时未必获得正收益。
如果把人看做一个企业的话,那么一张现金流量表就出来了:工资收入减去日常开销,相当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爸妈的资助(欠的亲情)相当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而购买股票则相当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人在30岁之前,相当于初创的企业。初创企业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反而对其他公司进行大把投资的,很少见。同样的道理,不建议投资者在30岁之前,把过高比例的资产配置在股票上。
刚入市不久的股民,都会听说一个词,叫做“仓位”。相互之间也喜欢问一下,你是“空仓”、“满仓”,还是“半仓”?
从入门,一直到走到大师级别,“仓位"一直是避免不了的话题。“现金为王”,“动态平衡”,“浮存金”等等眼花缭乱。但是,这些,并不一定适合普通的个人投资者!
一、要投多少仓位,先了解“储蓄率”
在宏观经济上有一个名词叫“储蓄率”。实际上,这个词语也可以放在“普通个人”身上来理解。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掉的部分(比例),就是储蓄率。
这里来看一个例子:
1、小王在某家酒店做服务员,平均到手的月收入2500元,其中平均每个月消耗掉2200元,那么他每个月可以节余300元,小王的储蓄率是12%;
2、如果小王通过努力,职位上升到小主管,月收入也达到3500元。此时,小王的月度消费若仍然是2200元,那么他每个月的节余达到1300元,储蓄率是37.14%。
3、虽然小王的薪资只提高了40%,但是节余却是原来的4.3倍!
4、由于小王薪资提高,渐渐消费开支也粗放起来,每个月的消费提高了约22%,达到2700元。此时节余只有800元。消费提高20%左右,但节余对比情况2,却减少了40%。
由此我们可以学习到:
1、在储蓄率低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扩大薪资收入,边际收益远大于股票投资。如果事业处在这种情况,建议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
2、储蓄率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收入和节省开支,都能够成倍地放大节余的资金(可用于投资的钱)。
3、很多时候,普通投资者过于相信“神奇的复利”,而把投资看做是想买彩票一样的事情,带着财富的梦想进来,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在我认为,于上例中第2条的方式增加节余,远比在股市中获取这么多的收益,来得容易,来得快。
二、仓位应当与股价无关
个人投资者必须了解到,仓位的多少不应当与股价高低挂钩,不应当与股票的估值挂钩,而是与你对消费的需求相匹配。普通投资者应当将不同类型的投资,与不同期限的消费需求挂钩。
股市低点仓位重,股市高点清仓或空仓——几乎所有的个人投资者都会(至少是“曾”会)抱有这种想法。但是!请注意,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投资的领域。而把自己推到了判断股价涨跌的境地。说白一点,其实也就是逃顶抄底。
有一种股票仓位的动态平衡,大致上是说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债券。股价下跌后,卖出债券买入股票。当股票上升后,卖出股票买入债券。要认识到,这种方法与选股无关,它并不能帮助投资者买到更优秀更便宜的股票,从而提高总收益。他只是将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进行了平滑。在上下反复震荡的走势下,他的收益率表现比较抢眼。在股市上升时期,他的收益率表现不如股票;在股市下跌时期,他的收益率又不如债券。如果把时间拉长,这种方法的投资收益率一定是介于股票和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之间的。
这有点类似于做波段的“高抛低吸”。
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重要的不是你去判断现在的股市是不是低点,因为低点之后还有低点。同样的也不是去判断高点,因为高点之后还有高点。重要的是,你必须对你的投资有一个规划,你投入的资金中,哪些是下个月要用到的,哪些是一年后要用到的,哪些是未来十年也不会用到的。
我们在上一课说过,投资的期限要配对。否则很容易死在黎明前,而且那种日日思涨不见涨,最后绝望又绝望的感觉,也让人很奔溃(你有没有?)
把你的资金分作几份,一份是半年内会用到的,一份是半年至三年内会用到的,一份是五年以后也不一定会用到的。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比较合适的仓位应当是这样的:
半年内会用到的——货币基金;
半年至三年内会用到的——同等期限(大致)的债券;
五年以后也不一定用到的——股票。
货币基金可以随时提取,比较适合用作短期理财。大部分债券都有自己的到期日(永续债券除外),也很容易判断期限。
那么股票的期限,是多长呢?如果将股票进行期限配对呢?
关于股票正确的期限配置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股票的期限是多久。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个人投资者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买入股票是出于何种理论基础。最基础的分类,就是以基本面为基础的价值投资,和以技术面为基础的投机。这里并没有褒贬哪一个类别。不论是那一个类别,都有做得出色的,也有做得很烂的。当然还有第三类,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属于这一类,就是仅仅只是抱着一颗创富的心,在股市里进进出出,你要问他,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要买入或卖出某一支股票。
如果是以技术面为基础的投机,那么股票的期限一般是比较短的,也不需要考虑期限配对的问题。但是这里要给出一个建议,就是无论如何,您按技术面原理投入的资金量,必须保证即使全部损失,也不会对您的生活造成困扰。如果是以基本面为基础的价值投资,那么期限配对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遇到本系列第一节中讲到的情况。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股票投入前,您必须有一个心态的定位!如果股票涨了,您的心情怎样?如果股票跌了,您的心情又如何?大师们曾经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我认为,这只是大师们为教导普通大众的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他们在面对股票的涨跌时,并不一定有那么丰富的情绪。
我本人认为,而且一直在追求的,其实是一种“不以物喜”的状态。我个人认为的最佳状态应当是,股票的涨跌都不会影响到情绪。当我看到便宜的股票,我只是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买入的标的。即使大家都对他感到恐惧,我也不会对其产生贪婪的情绪。这只是一只便宜的股票而已,只是一笔投资而已,如果投资者过多地倾注情绪,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股票下跌一段以后,忍不住地过早冲进去捡便宜货,而此时并不一定就真是便宜货,只是受“锚定”的思想束缚,自己觉得便宜罢了;第二种情况,则是掉进“价值陷阱”。简单点说,就是投资者捡到的便宜货,实际是烂货,只值甚至不值这个便宜价。
我以前的文章里说过一句话:当所有人认为它是大便的时候,它可能真就是大便,而不是黄金。
个人投资者,其次要注意的,是清楚地估算自己未来的现金流入及流出。流入主要包括工资等收入,其次还有一部分财产性收入,比如房租,股票的分红,债券的利息等。流出主要包括消费,以及新投入的投资项目。
最终组成了一张现金流量表,跟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其实是类似的。
流入和流出中的任何一项,如果不稳定,则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缓冲。反之亦然。例如:工资收入以提成为主,则收入不稳定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不然就会出现有上顿没下顿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配置一部分流动性较高的货币基金。
股票的期限配对,也是一样的。股票可以实现收益,只有两条途径:
一是股价的上涨,
二是股票的分红。
股票的期限就是,股票在基本面没有变坏的情况下,股价多长时间不涨(甚至下跌),或者涨幅没有达到您(个人投资者)的预期,您仍然能够忍受而不会套现。
我建议个人投资者至少把这个期限延长到5年。如果您的这笔资金不能保证是5年内用不到的资金,建议慎重考虑。而在买入和持股的过程中,多将这笔股票投资看做是一个商铺。股票的分红相当于商铺的租金。如果这只股票的业绩和分红率的确定性越高,那么在资产配置中就可以适当减少流动资金的补充,反之则应当多配置流动资金。
在这里大致举个例子,来说明资产(股票,通过分红流入)和负债(房贷,因为还房贷而流出)的配对:
你手头有70万现金,某套房产售价100万,因为是首次购房,可以首付三成,同时银行答应给予房贷9折利率优惠,年化利率5.9%。另外有只股票P,你研究了很久,非常了解也很看好,同时属于稳定经营型,每年的分红率可达7%,同时你预估利润每年稳定增长10%(含分红的年复利17%)。该套房屋计划两年后交房,随即简单装修后出租,第一年租金可收入3万元,往后租金收入年增长5%左右。
期限配对方案:选择首付30万,贷款70万元分作20年期的等额本息,同时买入25万元股票P,留15万元备用资金。得出下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53b121573685e6bd2f9890e7169aca4.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9af7c58b01af327152cba9bc64f45db.jpg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合理配置各项资产及负债,现金流方面压力非常小,每月的缺口不超过1300元。现金流在第六年开始转正,而第12年出现的负现金流,完全可以由前几年积累的正现金流覆盖。经过20年,除开房贷和装修等开支还纯收回62.7万元。
房贷由于期限较长,在某种程度上与稳定型股票的期限可以配对。股票的分红较为波动,但租金的回收则较为稳定,初始的几年可能会出现净投入的情况,但后期可以完全覆盖,产生正现金流。
上例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而且假设前提是,这只股票是属于业绩和分红稳定的情况。而假如股票的业绩和分红不稳定呢?这里个人投资者就必须准备一部分流动资金,来进行预防,不至于【资金链断裂】。
那么问题来了,个人投资者如何判断该只股票的业绩与分红是否稳定?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没办法三言两语讲清楚。在今后的文章中,多多少少会涉及到一些。
股票在各种投资资产中,属于期限较长的一种。相比之而言,个人投资者应当配置一部分流动性更好的资产,这其中包括:现金、货币基金、债券、A类分级基金等。这些多属于债权类资产,在本系列的下一节还会继续阐述。
老黄牛个人微信:aimaoqi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