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网友对于瑞士的印象就是山峦叠嶂,白雪皑皑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民在工作之余尽情享受着咖啡和阿尔卑斯山的滑雪,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是多么的惬意和浪漫呀。
我喜欢从电影角度去解读一个国家,一种文化,一件事情。时常在想:不管对与否,这也是一种视野与态度吧,而瑞士与新加坡一样,通行三大族群,四大语言。
《牧人的性玩偶》这部取材於瑞士民间传说的电影让我对西方及西方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悟。
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孤独牧人为了排解孤独与郁闷,便创造了一个女性玩偶,最终一天这个人偶变成活人,开始向折磨她的人进行复仇。《牧人的性玩偶》被宣传为一个关于悲剧、肉欲、疯狂和谋杀的故事。
在西方文化与电影中,罪与赎,性与欲是个永恒的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更是有着深刻的凸显。
虽然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给人以诡异,惊悚,恐怖的心灵震撼。但若是与这部电影相比,则是文学色彩太浓,而文化底蕴不足。
要知道:在基督教中,牧人则是耶稣基督的象征,而片中的牧人是三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最终为了情欲而演绎出疯狂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其中的文化内涵:牧人(耶稣基督)不再是上帝派下来拯救世人,救赎世人的独生子——假如这一形象和人格是光辉与独一无二的;而成为一个为了最基本的正常需求而生活在山顶的人。
片中的山体是石头的,而囚禁女人偶的房间也是石头,人的内心也是石头的,冷冰冰的石头将人也石化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冷漠,自私,各取所需的关系。这就昭示人们,就算在瑞士这样的世外桃源,在基督教的文化下,也没有所谓完人,圣人,救世主。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路。如有引录,引用和转载,请联系博主并获得原创者同意授权;如果未经同意授权,私自侵权,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与道德谴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