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造一座桥》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4-10-21 08:22:36)
标签:
股票学生说课稿形状材料 |
分类: 科学教学 |
《用纸造一座桥》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纸造一座能跨越35厘米,宽不少于10厘米,且承载量为200克的桥,这对学生来说,这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们会在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这一课可以说是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动手能力的一次检测。
本课有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精心设计: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方案。
第二,动手制作桥。这是本节课需花费长时间去完成的任务也是动手能力体验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三、关于材料准备和对学情的分析
(1)旧报纸是很容易找的材料,由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在准备旧报纸要注意这么几点,首先报纸的大小要一样;二是报纸应该是没有揉搓过或过多折叠过的,这样便于学生使用;
(2)纸的特点是比较柔软的,如何针对纸的特点增强纸的承受力,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想学生们应该会想到改变纸的形状达到造桥标准。但这个标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需经过仔细设计和制作及教师适当的提示,相信个别学生是可以做成功的。
(3)由于这个班的好学生不敢说差学生不能说到点子上,所以我在教学中觉得该让学生明白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书上读,让全班明白:用什么纸,造什么规格的桥,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然后出示课件温馨提示,这样我认为聪明的小组一定会完成,完不成的也没关系,到下节课他们就会乖乖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4)在设计过程中我再三强调一定要考虑课件温馨提示的三点。
(4)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给学生重点强调四个字:量、剪、卷、粘、
四、我的教学思路
1.直奔主题把时间还给学生。
2.明确制作要求针对纸的特点精心设计
3.动手操作
(1)如何增强纸的承受能力
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比如:可以把报纸做成粗细不同的筒状等来提高抗弯能力。
(2)桥的主体采用什么形状和结构,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材料。
(3)如何牢固地连接桥的各个部分。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过程进行总结,要完成我们的造桥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造出来的桥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弯曲变形。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建造“桥”,根据教师给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建造,虽然难度可以说比较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次挑战,但学生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挑战。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