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二:麻晓碧老师公开课《压缩空气》

分类: B13每教师年开公开课1次及以上 |
教研活动二:麻晓碧老师公开课《压缩空气》
活动地点:1.实验室一
2.航模室
活动时间:2019年11月8日
参加人员:全体科学教师
上课教师:麻晓碧老师
活动形式:上课评课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探索活动: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打气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拓展活动: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会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巾、泡沫漂浮物、实验记录单、毛巾、打气筒
演示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巾、打气筒、泡沫漂浮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聚焦
1.
2.把这杯水倒掉,杯口朝下。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
3.演示:把一张纸捏成团,塞到杯底,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纸和空气)。
4.预测:如果把装着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纸会湿掉吗?
二、实验探究
(一)第一次探究:压杯入水
1.实验要求:1)竖直倒扣,没过杯底
2)观察水位,画线记录(介绍记录单,指导记录方法)
小提醒: 1)要竖直倒扣
2.演示
3.实验
4.分享交流:(请每组将结果粘贴在黑板)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的解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