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羽毛粉:部分饲料原料快速鉴别方法

(2012-11-01 17:21:35)
标签:

福泰饲料

蛋白饲料

酶解羽毛粉

财经

菜农在种植番茄时,为了防止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浪费,都会及时将番茄的侧枝疏除,以保证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集中供应主枝果实的生长。但不少菜农是只要长出侧枝就疏除,结果由于疏除方法不当,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如何正确处理番茄侧枝,介绍如下:
     首先,番茄侧枝不能疏除过早。羽毛粉实践证明,番茄侧枝过小时,其所制造的营养大于消耗的营养,所以这时不应该将其疏除,尤其是当植株的叶片没有完全覆盖地面时。为充分利用侧枝制造的营养,以侧枝长5厘米左右时疏除为宜。而对于番茄每穗花下部的第一侧枝则应适当早疏除,应在长3厘米左右时就疏除。如果番茄每穗花下部的第一侧枝不及时疏除,由于其长势很快就会超过主枝,从而使大量的营养浪费。

      其次,番茄侧枝疏除不能过晚。如果番茄侧枝摘除过晚,侧枝长5厘米以上,就会与主枝剧烈地争夺养分,并且长势也会逐渐超过主枝。侧枝疏除过晚还会造成侧枝的韧皮部老化,由于侧枝与主枝的韧皮部连接紧密,在疏除侧枝时容易将主枝的表皮弄破,给番茄生长造成影响。羽毛粉

    另外,在疏除番茄侧枝时,不能留桩,以防从同一叶腋处再次萌发侧枝。
 1.2物理判别
1.2.1容积重法

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容积重,如果掺杂,容积重就会发生改变。正常优质鱼粉的容积重为450~660g/l。

1.2.2加热法

用铝箔纸包着用火灼烧,由其产生的味道判别有无掺入皮革粉、羽毛粉、轮胎粉等;用锅炒,如有氨味,则掺有尿素;用电炉灼烧,如有干炒谷物的香味,则掺有植物性物质。羽毛粉

1.2.3比重法
用标准比重液进行比重分离,分离出有机物及无机物,如无机物含量多,则品质较差。另外,可将分离出的有机与无机物进行镜检。

1.2.4水溶法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及10倍左右的水,搅拌后静置数分钟。轻轻搅拌后观察:优质鱼粉上无漂浮物,下无沉淀物,水较透明;而劣质鱼粉则相反。一般情况下,漂浮物为羽毛物或植物性物质,沉淀物为砂石等矿物质。
1.2.5经验法

新鲜鱼粉富有粘弹性,用75%鱼粉+25%a淀粉外加1.5倍水制成面团状,粘弹性优者品质佳。
1.2.6筛选法

用一组不同网目的筛来过筛,检查各种(网目)筛上物的比例、构成、有无夹杂物等。
1.2.7镜(放大镜、显微镜)检法

鱼粉镜检的一般指标:优质鱼粉可见鱼肌肉束(块),且越多越好;有玉白色鱼骨,但不应太多;可见同心环形薄而透明的鳞片;可见小球状鱼眼球。鱼粉中掺假物的镜检判别:

(1)如见有呈棂格状纹、规则的长方形块状物,则可能掺有稻谷壳(米糠)。

(2)如见有厚实、多层、具有凹曲的壳的小块,则可能掺有棉籽饼粕。羽毛粉

(3)如见有残存的浅黄色、弧形面的羽枝、羽杆、羽毛,则可能掺有水解羽毛粉。

(4)如见有红色块状或鲜红色的小球状物,则可能掺有血粉。

(5)如见有云母片状的虾壳,则可能掺有虾壳粉。

(6)如有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状物,可能掺有贝壳粉。

(7)如有外层多孔、桔红色、布蜂窝状、小盖状的蟹壳,则可能掺有蟹壳粉。

(8)如见有白色丝状、锯末状物,则可能掺有皮革粉。

1.3化学判别

1.3.1掺有植物质的检测

(1)取鱼粉1~2g于5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5min,冷却,滴入2滴碘-碘化钾溶液,观察,如溶液立即变蓝或变黑蓝色,则表明掺有植物质。

(2)取试样1g置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溶液浸湿,放置5~10min,滴加浓盐酸2~3滴,观察,试样呈深红色,则表明掺有木质素。

1.3.2掺入尿素的检测

取样品20g于烧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塞,如闻到氨气味,则有尿素。

1.3.3掺有碳酸钙(石灰石)、贝壳粉、虾蟹壳粉的检测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滴加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并发出吱吱声,证明有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产生气泡量的多少顺序是:碳酸钙>贝壳粉>虾蟹壳粉>肉骨粉>鱼粉)。

1.3.4植物纤维与鱼肌纤维的区别

样品少许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氯化锌液,搅拌,静置10min。观察颜色的变化:植物纤维样品的颜色加深,而鱼肌纤维样品颜色则保持不变。

2豆粕质量的快速判别

豆粕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植物性蛋白源,一般用量都较大,所以它对饲料成品的影响也较大。羽毛粉

2.1感官判别

2.1.1形状

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2.1.2色泽

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2.1.3味道

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2.3化学判别

如豆粕中掺有尿素时,可用鱼粉中检测尿素的方法检出。

3玉米质量的快速判别

玉米是配合饲料主要的植物性能量源,在禽畜饲料中的用量较大,它的淀粉结构很好,用其来制作膨化饲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1感官判别

3.1.1形状

优质玉米颗粒整齐均匀,水分高的玉米粒形膨胀、光泽性强。

3.1.2色泽
黄玉米为淡黄色至金黄色,凹玉米色泽较浅。

3.1.3味道

玉米甜味,初粉碎时有生谷味,但无酸味和霉味。羽毛粉

3.1.4触觉判别

通过用手对玉米粒捻、压、捏感觉其软硬,通过用牙咬,根据硬度、破碎的程度、牙齿的感觉及发出声音的高低判断其水分高低。在安全水分状态下,玉米脐部收缩,明显凹下,有皱纹,齿碎时震牙并有清脆的声音,用指甲掐较费劲,握于手中有刺手感。

3.2物理判别

3.2.1容重法

正常的玉米容积重为:690~750g/l。

3.2.2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3.2.3经验法

(1)破碎法: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其天然保护作用,极容易变质。

(2)变质的先兆:玉米发霉的第一征兆是轴变黑,然后是胚变色,最后是呈烧焦状。
3.2.4镜检法

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桔红色。

3.3化学判别

当怀疑玉米粉中掺有生石灰时,可用少量稀盐酸滴入,如发生泡沫即为掺有生石灰或贝壳粉等矿物质。
4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质量的判别

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等原料因价格不高,一般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少,主要注意其纯度、鲜度及水分含量等自身质量问题。
花生粕的饲用价值仅次于豆粕,蛋白质和能量都较高,但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不甚合适。正常的花生粕呈新鲜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有熟花生的香味,适口性好。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菜籽粕和棉籽粕都是较廉价的高蛋白原料,但因本身有毒性,故用量受到控制。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褐色、红褐色、灰黑色碎片、碎粒或粗粉状,有呈圆球形、红褐色、灰黑色或深黄色的菜籽,质脆易碎,无光泽,具有菜籽香味道,味苦。一般是外观越红,蛋白含量越低。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棉籽粕一般呈淡褐色、深褐色或微黑色,粉状或小团,可见棉籽,在显微镜下可见棉籽外壳碎片上有半透明、白色有光泽的纤维。主要注意棉绒的含量,含量越多则品质越差。

次粉是小麦制粉的副产品,为浅白色至褐色细粉末状,水分不应超过13%。有些水产饲料要求次粉达到一定的筋度,则要另行进行面筋的检测。羽毛粉

麦麸富含维生素,正常的麦麸应是淡黄色至红灰色,色泽新鲜一致,细碎屑状,麸皮不应太大,否则品质下降。有粉碎小麦特有的气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与米糠类似,它结构疏松,容重小,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粗脂肪比米糠低,因而贮存期可比米糠长一些,但不宜超过一个月。易发热、生虫,高温高湿下易变质,入库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米糠为淡黄色或褐色的粉状或粗粉状,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有米糠独特的香味,不应有异味。无虫蛀及结块,粗糠不能太多,否则品质差。容积重为220~320g/l。因其油脂较高(12%~15%),故极易酸败、易氧化、易发热及发霉,不能贮存太久。且吸水性强,故要注意贮存在干燥处、湿度不能过大(70%~80%为宜)的地方,贮存期以20d为限。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石家庄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ww.futaisila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