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

(2018-06-19 17:56:48)
分类: B13每教师年开公开课1次及以上
   5月2日我校举行了教学公开课课堂展示,课后数学老师就今天的几节授课情况做简单的评课,上午第三节课由周芳秋老师带领四年级的孩子学习《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周芳秋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3—10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了解 “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三大数学趣味题之一,“鸡兔同笼”。下面,先让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动物的数量,你们对应说出他们的头的个数和脚的只数。如:

师:一只鸡。(一个头,两只脚。)

师:一只兔。(一只兔,一个头,四只脚。)

师:一只鸡和一只兔。(一只鸡和一只兔,两个头,六只脚。)

师:三只鸡和两只兔。(三只鸡和两只兔,五个头,十四只脚。)

师:那反过来如果有5个头,16只脚,该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

二、探究新知

已知:鸡和兔共有5个头,16只脚。

问题:鸡和兔各有几只?

5

4

3

2

1

0

0

1

2

3

 

 

总脚数

10

12

14

16

 

 

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1、列表法(枚举法):

 

 

 

 

 

兔有3只,鸡有2只。

2、画图法:

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 

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 

兔有3只,鸡有2只。

 

三、 例题讲解

那现在我把数量增加一点点,你们再来算一下?(出示例1)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尝试与猜想(分小组合作,活动后汇报、交流)

小组按照画图和列表格形式,探讨方法,并把讨论结果综合在表格里,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举手回答。

画图法:

8个头

26只脚

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数学组教研活动(三)--《鸡兔同笼》公开课 

兔有(    )只,鸡有(    )只。

8

7

6

5

 

 

 

 

 

0

1

2

 

 

 

 

 

 

总脚数

16

18

 

 

 

 

 

 

 

列表法(枚举法):

 

 

 

 

 

 

兔有(    )只,鸡有(    )只

 

经过同学们的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你们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以上的方法属于一种猜测和推算的过程,这些方法在对于一些数字简单的题目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数字较大,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我们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 假设与探究

    假设全是鸡

师: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兔子们吓得全都用前面两只脚捂住耳朵,站立了起来。这时,兔子和鸡一样只有两只脚站在地上。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结果的16只脚是什么的脚?

师:“10÷2=5”式中的1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师:以上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先算出脚的假设总数,然后对比实际总数,再用少了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兔子的数量了。  

假设全是兔

   师:鞭炮声停了,兔子们都把前脚放回到地上,这时所有的鸡看到兔子被鞭炮声吓倒,都笑得站不稳,用两只翅膀撑到地上,变成了鸡好像也有4只脚的样子。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可以把刚才的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假设法”——假设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经过这两道题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假设全是鸡,就会先求出兔的只数;假设全是兔,就会先求出鸡的只数。

师: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500年前。在一间学堂里,一位先生拿着一本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摇头晃脑地读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几种方法帮帮古代的学生们吗?谁来先翻译一下这个古代数学问题的意思?然后,请各位同学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并板书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许多不同的问题。

四、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自主探究,后集体订正

五、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通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了用列表、画图和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                假设全是兔:

35×2=70(只脚)            35×4=140(只脚)

少了:94-70=24(只脚)      多了:140-94=46(只)

兔子:24÷2=12(只)          鸡:46÷2=23(只)

鸡:35-12=23(只)        兔子:35-23=12(只)

假鸡出兔 (假设法) 假兔出鸡http://s15/mw690/002KqoJqzy7lnWD66tw7e&690


http://s12/mw690/002KqoJqzy7lnWDubSHe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