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十周年纪念特刊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2014.10.31 E17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毅-坚持为本科生传业解惑
潘毅,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他从事中医教、研、医32年,讲授的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周易与中医学》等。是被全校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次数最多的教师。也曾登上2009全国医学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2010各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
近年来潘毅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编教材及论著5本, 所著含“易”、“道”、“象”篇的《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一书已在中医界产生一定影响,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0余篇。但在潘毅看来,来自于学生的赞誉是分量最重的奖励。
潘毅认为,如果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你必须始终站在本科生的讲台上。这不仅需要“体力”的支撑,还需要有敢于不断接受学生对你评价的勇气。这种压力正是一种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与进步的动力:时时告诫自己不能松懈,只要站在本科讲台一天,就力求将课讲得精致。的确,上课是老师的一张名片。一个好老师,就要让学生爱听你讲的课。
潘毅开设的《周易与中医学术》就广受学生好评。据潘毅介绍,医易学是研究易学哲理、象数思维模式、方法论等对中医学体系的影响,对具体知识的融渗以及对临床实践指导的学问。中医的学、理、术、技均须在“易道”的统贯下方能机圆法活,清澈空灵而显活泼生机。既然易道医道相通,想精研中医,从其本源上来认识是最纯粹与简捷不过了,把握“易道”就是体悟中医的精髓与原味的最好方法。
目前这门课程已举办了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也曾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文化与中医”培训班课程,在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中也选讲了课程的部分内容,深受学员们欢迎,也深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好评。除了日常教学,潘毅还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教学委员会的委员,每周还有一天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坐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