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主化,伟创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最佳效益

分类: 伟创力 |
伟创力全球运营执行副总裁Baldassari建议,在推行自动化(Automation)的过程中,应保留人工的优势。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帮助工厂在自动化环境下生产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循序渐进地实现生产线自动化,并且在过程中最大化地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的相辅相成?伟创力全球运营执行副总裁Paul Baldassari 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见解。
Paul Baldassari在伟创力负责全球30个国家和数百家工厂,超过160,000名员工,熟悉数千个数字化应用案例,为数百家客户设计和制造大量的产品。Paul Baldassari通过这些案例,总结且发现,“员工和智能机器的结合能够提升生产力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并增强了客户产品的定制化程度。自主化 (Autonomation),是员工和智能机器的结合”。同时,他也为制造业决策者们提供了如何部署并推动自主化模式的建议。
智能机器与人工的融合发展
自动化的本质是让机器来支持人的工作,Paul Baldassari表示:"伟创力的生产线并非100%都是自动化的,有时自动化的存在是为了支持生产线,最大化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生产线自动化。"
在部署初期,伟创力会逐步将“自动化”功能融合到生产线的步骤中来,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生产线上所需的人员数量,最终打造成一条可完全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线。在这一自主化模式中,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可仅负责校准和调制等工作。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对于人工的技术需求仍然存在。
Paul Baldassari以电缆为例分享道:“我们不会将电缆装配的操作自动化,原因在于电缆的柔韧性不适用于自动化处理,电缆的连接仍需要专业的人工操作。”
此外,伟创力还高效利用了“Cobots”,即与人一起工作的机器人,也被称为“协作机器人”。凭借高灵活性,这种机器人可以在同一作业空间内与人合作,并接管大量机械性重复的任务,让员工可以专注于适合由人工来完成的创新性及灵活性高的工作。
在推进自动化与人工结合的过程中,Paul Baldassari也提出了三个供决策者参考的建议:
重视人工的价值:企业仍然需要员工的创新和力量来不断地改进,因此并非所有东西都需要实现完全自动化。一旦没有了员工的创造力,工厂的流程将会变得僵化且缺乏灵活性。企业可以出于提高安全性考虑,将自动化设备用于重复、繁重或危险的任务上,同时在需要灵活性和创新性的产线上保留员工,从而不断提高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支持。
未雨绸缪:在数字化前期,我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提前做好计划及部署。因为一旦设定了机器和生产线布局,将很难再进行调整,所以在投入生产之前尽可能预先利用10%的资源进行模拟。不论在业务增长阶段,还是在未来发展中,提前花时间进行计划和模拟将对实际执行方面大有帮助。
坚守信念:推进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重点是保持一个稳态的观念。从经济角度来看,如今市场有很多不利因素和悲观情绪,因此我们需要用更为轻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Paul Baldassari也表示,即便如今处于所谓的“衰退时期”,市场实际上依然保持了2%的增长,达到15%通胀的可能性也极小。因此,保持平衡对未来发展很重要,这能够使得供应链拥有更多的稳定性,助力企业在制造过程中提高效率。
永不止步的数字化转型是成功的关键
在现今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演变及发展下,企业需要加强适应持续转型的能力。以灵活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制定长期的战略决策,保持灵敏的感知力和变化响应能力。积极推进自动化应用与人工创新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准确、高效地利用双方的技术,将各自领域的优势实现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业务效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