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2016-02-03 18:05:40)
标签:
教学设计 |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关于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实际举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二、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能加以区别;了解其基本特点。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以煤炭资源为例,使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三、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
创设问题情境,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出示材料,点拨引伸 设置问题,点拨引伸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出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 出示材料,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自然资源的概述
1、
2、
3、
属
有限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社会性
4、
自然属性分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2、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3、探究我国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的开发方式 4、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2
3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
明确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讨论解决问题
阅读教材,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
根据项目,自主完成表格
分析图表,讨论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材料,开阔知识
|
课堂检测题
1.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减小的是( )
2.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
3.
在工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5.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
是( )
6、填空题
(1)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2)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是因为自然资源具有(
(3)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说明了资源的(
(4)对森林主要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反映了自然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