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5-07-30 11:53:52)
标签:
教学设计 |
【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总结和合作探究,发现和总结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参与。
【课标要求】
1、
2、
3、
【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歌曲《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然后回答: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对!这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黄土高原的问题。
板书: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一下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环节一】
1、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北纬35度东经110度附近。
气
地形地貌:高原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土
植
水
2、思考: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沟壑分别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流水侵蚀土壤的现象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教学环节二】
什么是水土流失呢?
板书:1、水土流失的概念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2、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地表的完整性,使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单产降低——影响农业生产
(2)泥沙淤积江河湖库,使旱涝等灾害加剧——威胁城镇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使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没有好处?(学生合作探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然而,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泄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多万吨,难怪一位美国科学家来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考察后感慨地说:“从黄河流走的哪里仅仅只是水和土,那分明就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今天,黄土高原已经成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成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探究的第三个问题。
【教学环节三】
板书: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请同学们先观察实验,然后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中哪些要素的变化让水土流失程度发生了变化?
除此之外再改变哪些要素会让水土流失程度变化?
合作探究:请结合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分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板书:(1)自然原因:
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植被覆盖率低
板书:(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露天开矿、工矿建设等
破坏植被: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滥砍滥伐等
【课堂小结】略
【达标检测】选择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是(
A、过度放牧
C、过度樵柴
2、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危害,不表现在(
A、侵蚀地表,沟多谷深
C、生态环境恶化
3、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多种地理单元的过度地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度 B、从湿润区向半湿润区过度
C、从沿海向内陆过度 D、从森林农业向草原牧业过度
4、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有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B、地跨甘、晋、冀等七省区
C、地势由东向西倾斜 D、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据报道,我国江西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6—7题。
6、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风化作用
C、水蚀作用
7、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滥发森林
C、开山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