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陨星一鸿鹄--赵鸿一先生作者:贾万庆
我一般写稿习惯,只打腹稿。只要拿起笔,一篇短文转瞬成章。而此刻,拿起笔脑中却思绪万千,无从下笔,杂乱无章。好似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这是我写稿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现象。
几十年过去了,一个人的身影,不时地展现在我眼帘。他铮铮铁骨,开口成章,他西北某革命组织领袖级人物,又是山西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画协创始人之一,此协会创始人还有柯璜、石鲁等。因其在社会的影响,使阎锡山对他即恨之入骨,又惧怕三分。又因他对绘画的酷爱,阎锡山保送他到北平艺专深造。他就是三十年代被北平《艺人传》杂志多次尊称为“国画坛中一狂士”在北平画坛名噪一时的人物赵鸿一先生。
赵鸿一先生旧作
初到北平的赵先生,对不平事,仍义愤填膺。因反日入侵北平,他组织学联闹罢课,他的国文导师张恨水,亲自指导他几读《红楼梦》--因胸中的压抑与不平,使他几乎崩溃。张恨水教他一秘籍“用点燃的蜡烛燃烧自己的手指。”因此,他有一别署“燃指居士赵鸿一。”从此,真正地走上了艺术道路。
30年代艺术大师李苦禅和赵鸿一先生,同时和隐农修国文。38岁时,赵鸿一先生在北平开画展,齐白石、李苦禅、蒋兆和、王庆芳等出席开幕式,表示祝贺。李苦禅每日在展厅坐镇。赵鸿一先生,在众人面前,叩头拜李苦禅为师。从此与李苦禅结下了几十年的师生情谊。展览期间,正值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索画时,被赵鸿一先生拒绝,使司徒雷登很是尴尬。
自70年代,我在下乡时,与鸿一先生相识。印象中的赵先生,从不修边幅。穿着也十分邋遢,其物质生活几乎为零。但,其精神矍铄,谈吐不俗。在他那间冬日四处透风的居所,赵先生曾给我讲过很多画理,我也曾向赵先生请教过诸多问题。几十年过去后,回忆起赵先生。使我更进一步明了,什么才是“天人和一”的“逸士”,什么又是超凡脱俗的“文人”。
我所见赵先生作品均以写意画梅兰竹菊见长,其作品功力深厚,笔墨酣畅淋漓,水、墨交融处理的恰到好处。早年风格基本是青藤白杨一路,然而画梅花却以红梅造型点染腊色,在绘画界可堪独树一帜。尤喜画竹取郑板桥法,竹竿挺拔劲峭,千姿百态,繁而不乱,勃然生机,迎风面对萧萧雨,不屑春风扑面来。即是赵先生的为人,也是赵先生的画风。
1975年,我“选调”离开农村前和赵先生辞别。赵先生把······齐白石送与李苦禅后,又转赠赵先生的一方歙砚,转赠与我。并书“铁砚磨穿”字幅相赠。坦率地讲,当时我并不觉什么。几十年后,我才真正懂得其价值。“选调”后,每年春节前后,我都回去看望赵先生。他还是那样铁骨铮铮,仍然直抒胸臆,仍然仗义执言,仍然谈吐不俗。此,皆因他仍然一腔热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