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道桑榆晚—浅谈曾抒嘉的油画艺术作者:侯金利

(2018-12-31 14:41:23)

http://s2/mw690/002KjzaRzy7qC4qVes9e1&690

著名油画家曾抒嘉老师 

   老曾嘱我为其写点东西,这让我受宠若惊,亦有些诚惶诚恐。老实说,从专业角度评价这样一位有所建树的成熟画家,心里是有压力的,一是担心自己笔力达不到,有负于老曾的信任;一是觉得从艺术观点上自己也未必能与老曾达成一致,导致有些话说不到点上。之所以敢应允恐怕全仗着对老曾的了解,好在艺术都是相通的,恭敬不如从命。

    1988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了一次法国当代著名油画家克劳德·伊维尔油画技法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本身的意义在我看来并不简单地在于中国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积极地、有意识地学习和引进西方道地的古典油画技法,而在于或更在于研究班解决了多年来使中国油画家们饱受困扰的油画材料制作与使用问题,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班的举办深深影响了鲁迅美术学院的青年油画教师和散落于东北的青年油画家们,并最终使“鲁美现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绘画圈内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词。

    介绍这样一个背景,是想说老曾的艺术也恰逢其时地成长于那个年代,也在研究班里听过一些课程,这很重要!这让老曾有了一种弄潮儿般的决然,更有一种参与者的自豪感,朦胧中还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其说老曾从研究班上对西方古典油画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毋宁说其在艺术思想上受到了新的启蒙,这种启蒙的动力不仅来源于一位欧洲教授,其实还来源于同辈之间的抱团取暖、相互激励、相互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老曾日后的艺术追求有了一种冥冥之中的牵引。

       谈老曾这辈油画家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那就是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在中国油画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民族化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与饱受争议的话题,可以说中国油画百年发展的历史就是民族化不断探索的历史,徐悲鸿、林风眠、董希文、吴冠中等前辈大师们为此付出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实践,催生了中国油画丰富多样的绘画面貌,树立了中国油画特有的审美价值和精神风采。亦产生过诸如《愚公移山》《开国大典》这样不朽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油画的民族化问题是前辈画家们的一个心结。 

    谈老曾这辈油画家还有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那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来的罗马尼亚现实主义大师柯尔尼留·巴巴,巴巴一生关注底层人民,着力于表现生活中的真实与苦难,是一位将写实手法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巨匠,他的作品像一颗炸雷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了一代中国画家,也引来了众多充满艺术理想的年轻人的追随,老曾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怎样将油画融入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用自己的解构方式,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老曾是动过不少脑子的,他清醒地知道材料和技法只是用来表达内心感知的一种媒介,只有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找到相互交织的契合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个契合点恰恰被他在巴巴与中国画的夹缝中找到,那就是“写意”。加之对材料技法的驾轻就熟,以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使得他的作品一经面世便不同凡响,老曾的作品《塞上春秋》《母亲儿子》分别参加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填补了滨海新区多年来没有油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的空白。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不小的荣耀,然而,对这两幅作品,老曾并不满意,也不认为是自己的代表作,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在老曾的众多油画作品中,我尤其喜欢他藏区与街景写生的小画,那种技巧的娴熟、张弛有度的用笔,以及对油彩质感的掌控,无不体现出一位成熟画家的老道与修养。

      老曾是那种生来就不愿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他笔下的小画自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他似乎对所描绘客体的内在精神拥有惊人的洞悉力,并能准确将其融入油彩中,塑造了自己画面独有的气质,这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总是能够感受到、触摸到一种清纯的气息、一种求新的力量,理性中饱含激情,质朴中又见真诚。正如毕加索所说:艺术来源于激情,激情来源于爱。他的一位老友这样评价他:老曾的作品无论人物画还是风景花草都体现出内在力量,绘画可以有万种表达,但最终要传递情感,使画面呈现自己的绘画语言,老曾的作品打破了天津油画的沉闷,有了自己突破性的尝试。

    我始终认为,一位画家的成功从来就不在于其作品是否参加过何种规格的展览,更不在于在何种展览中获过何等奖项,而在于其是不是秉持自己的审美追求,义无反顾,百折不回,穷其一生创造性地发现属于自己的图示表达,制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美学标本。这样的艺术家是令人尊敬的,老曾做到了。

      我曾经问过老曾:“绘画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老曾回答:“没退休的时候,自己老是觉得画画就是我的工作,是饭碗,其间,不管是评职称还是参加展览似乎都脱不开这样一个负累。退休后方使我恍然大悟,我越来越觉得画画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是我活着的一种方式,我想象不出离开绘画的日子怎么过,说白了,画画是我的命。”

     老曾已经年届古稀,仍以旺盛的精力天天坚持画画,这实在令人感动,他认为对艺术的追求永远在路上,让我们衷心祝福他。

http://s5/mw690/002KjzaRzy7qoL1UVzS04&690

在曾抒嘉老师画室聊天的国画家张恩祥、滨海资深媒体人孔繁良

http://s4/mw690/002KjzaRzy7qoKRxEI3d3&690

《从艺20年—曾抒嘉油画作品展》开幕仪式

http://s8/mw690/002KjzaRzy7qoL25wnZ67&690
接受媒体采访的曾抒嘉老师
http://s7/mw690/002KjzaRzy7qoL2p6d0b6&690
本文作者天津滨海新区美术馆副馆长版画家侯金利
http://s12/mw690/002KjzaRzy7qoL2eAjh0b&690
《从艺20年—曾抒嘉油画作品展》作品研讨会
http://s11/mw690/002KjzaRzy7qoL2ikLU9a&690
《从艺滨海20年——曾抒嘉油画作品展》作品研讨会上著名油画家张胜发言 
http://s9/mw690/002KjzaRzy7qoL2ztri38&690
《从艺滨海20年——曾抒嘉油画作品展》作品研讨会上天津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天津画院副院长郭凤祥发言 
http://s10/mw690/002KjzaRzy7qoL2of7Xa9&690

《从艺滨海20年——曾抒嘉油画作品展》作品研讨会上天津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王书朋在研讨会上发言 

http://s13/mw690/002KjzaRzy7qoL1fRWQcc&690

http://s2/mw690/002KjzaRzy7qoL1kKhr81&690


http://s14/mw690/002KjzaRzy7qoL1CaFn2d&690

http://s8/mw690/002KjzaRzy7qoL1rj2T57&690

http://s11/mw690/002KjzaRzy7qoL1xupsca&690

http://s7/mw690/002KjzaRzy7qoL1ByvQ46&690

http://s14/mw690/002KjzaRzy7qoL1EPsp9d&690

http://s14/mw690/002KjzaRzy7qoL1WLCJ7d&690

http://s7/mw690/002KjzaRzy7qoL1NaiG56&690







http://s16/mw690/002KjzaRzy7qoKOPnLFaf&690


http://s3/mw690/002KjzaRzy7qoKP6FO202&690

http://s5/mw690/002KjzaRzy7qoKOVxAwf4&690

http://s1/mw690/002KjzaRzy7qoKOZ4Wsb0&690

http://s5/mw690/002KjzaRzy7qoKPgu7q34&690

http://s3/mw690/002KjzaRzy7qoKP5zxwf2&690

http://s3/mw690/002KjzaRzy7qoKPbkc252&690

http://s16/mw690/002KjzaRzy7qoKPsQ7J3f&690

http://s7/mw690/002KjzaRzy7qoKQNGYu46&690



http://s1/mw690/002KjzaRzy7qoKR8lCof0&690

http://s12/mw690/002KjzaRzy7qoKQZwYrbb&690

http://s10/mw690/002KjzaRzy7qoKR2ZTjd9&690

http://s6/mw690/002KjzaRzy7qoKRklQ9e5&690

http://s8/mw690/002KjzaRzy7qoKR9heD17&690
母亲儿子
http://s12/mw690/002KjzaRzy7qoKQQYL93b&690
《母亲儿子》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http://s5/mw690/002KjzaRzy7qoKRcfEo34&690



http://s10/mw690/002KjzaRzy7qoKRnka599&690

http://s10/mw690/002KjzaRzy7qoKRq3Cp19&690

http://s2/mw690/002KjzaRzy7qoKRHQeRa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