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2020-09-05 06:53:47)
标签:

游记

意外惊喜

活化石

对生命的敬畏

顺从自然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时至今日才写这篇,让我深有感触和后悔的是,为什么到现在才拿起笔写这篇?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只能让我在文字里倾诉,在影像中回味。实际上,有的时候我们写作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有些东西当时不记录下来,就会忘却,特别是那些难能可贵的细节,曾经的一个拥抱、一个搀扶、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让我们如临其境如沐春风。而遗憾终将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    那是2013.11.8日,在南宁经过几天的调整后,洗掉了在阳朔游览的疲惫,便带着父母到我们住宅后面的著名景点青秀山游览,因青秀山可以开自己的车直接上去, 一览南宁的全景,又不用他们走太多的路,也就不会太劳累,才敢带他们上山看风景。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2    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正搀扶着老爸在苏铁园里行走,碰到一辆满载着学生的大巴正准备离开,他们看到我们时,竟然挥着手异口同声的喊到“爷爷奶奶好!”,感动的老爸老妈不停地向他们挥手致谢。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3   这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场景,他们并不知道这位近90岁的老人是曾经的中国远征军,也不知道我母亲是曾经的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仅仅是看到两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在苏铁园行走,他们便从内心发出了呼喊。也或许这是情景交融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当去除所有的光环后,得到的尊敬才更让人倍感亲切。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4   但那种突然而至的、意外的惊喜,让我父母感觉到南宁的温暖!这也许就是留恋或者怀念一座城市的理由。所以,时至今日,我母亲还一直在念叨这事。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5     兴致勃勃的老爸老妈走在空气无比清新的苏铁园里,情趣盎然。苏铁园中的“苏铁王”,距今已1360多年,苍老而茂盛的苏铁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属于国宝级的植物。或许正是因为苏铁有着坚毅顽强的性格,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才有了如此高的树龄。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6     此时,我不敢将老爸比喻为苏铁,但却情不自禁的想到现实中的老爸,不是也有人将老爸这样的远征军称之为中国远征军中的活化石吗?现在还在世的远征军都在90岁以上可如今他们一个个都陆续的走了,时不待我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人称他们为“归队”,这是多么让人心酸而又动容的“归队”呀?这让我想起了那首《八千里路云和月九万里长风与雷》诗中的一段:

西风古道,瘦马嘶鸣。

灵魂在呐喊,正如高耸的井架,

焦土在燃烧。我的团长我的团!

“走啦走啦!死了的都已经死了!

活着的贱人我带你们回家”!

一场溃退一种悲凉____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

这是怎样的豪迈和希冀?!

我想,此时的“归队”也应该算是一种知足吧?能与苏铁相媲美就更让人羡慕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7      当老爸站在青秀山上,蹙眉望向辽远时,我不知他都想到了些什么?在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波澜?但作为后代的我,或许真的没有读懂他,正如杨锦麟说的“读懂一个人,就能读懂一段历史。然而对于父亲,以及他们那整整一代人的挣扎、努力、抗争,个人命运受制于大时代局限的无奈,我们作为子女晚辈,其实未必能了解或理解透彻。”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8     说实在的,从没与父亲深聊过,在他能说话的的时候,我们从未想过与他深谈,到他年迈后就更难从他嘴里掏出几个字了。他平时的寡言表现出的是孤独吗?我不知这是不是属于一种逃避?或是一种有意的寻求?现在想来,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以前没有深聊,何来的了解和理解?思想之传承从何谈起?尽管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从他的表情判断他的需求并满足他,可是,这是不是有点肤浅?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了解父母、孝顺父母,其实不然。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9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0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1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路人皆知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在那里的分布率最高。尽管现那里早已被外地人长期租赁办起农家乐,但没去过那里的人,总想着到那里去一探长寿的秘诀。其实,哪里能探到什么秘诀呢?只不过去感受一下,或者看看那百岁老人是什么样子而已。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2   我为了让父母也沾点那里的仙气,长命百岁,于2013.11.13带着他们来到巴马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3   当我们穿过层层山峦,一条绿色的河流蜿蜒在山洼处定神细看它形似大写的草书“命”字,那种自如犹如行云流水、如同上帝挥笔为此地留下的符号。神奇的景象令老妈赞叹,喜欢绘画的老妈将它临摹下来也就成为必然。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4    它就是“命河”,也叫“盘阳河”,看见了“命河”,也就看到了巴马。它像一条龙,盘卧在此,灌溉着这里的农田,孕育着这方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们,它就是巴马的母亲河。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5    由于在这82公里的河流中有四段是伏于地下的暗河,河水五进五出地下溶洞,由此,盘阳河水中含有钙、镁、锶、偏硅酸等矿物质。所以,人称“命河”为巴马的长寿生命之源。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6     据说河两岸有数百位百岁老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有那几个,家门口都贴着百岁老人的标志。她们有的能自如的行走在街上,有的盘坐在自家屋里黑暗的角落里,瘦小的不仔细看,你都不知道那里还坐着一个人。她们的共性是话不多,都很瘦,经常吃素(据说经常吃当地种植的火麻),而且一直坚持劳作。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7   人们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喝那溶洞里的水,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吃这里的食物,但你缺乏了这里人们长年累月的劳作锻炼,真的就能长寿吗?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8    其实,人们一直在寻找关于人类、关于生命的答案,我不知这算不算做一种答案? 老爸老妈对此是否还有其他的答案?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19   谁不向往长寿?但长生不老,绝无可能。我以为,如果能像老爸老妈这样自己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态,活到他们这个年龄也是令人羡慕的。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20   生与死的奥义是什么?在巴马这些百岁老人身上能否体现?生命诚然可贵,它的长度和宽度也固然重要,那些来此地求生的人,无论是否实现了他们的愿望,都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但是我以为我们更应该顺从自然,不戚不哀,不叹不怜。认真地活,勇敢地死。然后,自己成为自己的碑!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21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22  (山瑞)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P23

【残存的记忆--带着父母游南宁走巴马的联想】

                   

那是2013.11.8日,在南宁经过几天的调整后,洗掉了在阳朔游览的疲惫,便带着父母到我们住宅后面的著名景点青秀山游览,因青秀山可以开自己的车直接上去, 一览南宁的全景,又不用他们走太多的路,也就不会太劳累,才敢带他们上山看风景。

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正搀扶着老爸在苏铁园里行走,碰到一辆满载着学生的大巴正准备离开,他们看到我们时,竟然挥着手异口同声的喊到“爷爷奶奶好!”,感动的老爸老妈不停地向他们挥手致谢。

这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场景,他们并不知道这位近90岁的老人是曾经的中国远征军,也不知道我母亲是曾经的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仅仅是看到两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在苏铁园行走,他们便从内心发出了呼喊。也或许这是情景交融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当去除所有的光环后,得到的尊敬才更让人倍感亲切。

但那种突然而至的、意外的惊喜,让我父母感觉到南宁的温暖!这也许就是留恋或者怀念一座城市的理由。所以,时至今日,我母亲还一直在念叨这事。

兴致勃勃的老爸老妈走在空气无比清新的苏铁园里,情趣盎然。苏铁园中的“苏铁王”,距今已1360多年,苍老而茂盛的苏铁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属于国宝级的植物。或许正是因为苏铁有着坚毅顽强的性格,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才有了如此高的树龄。

此时,我不敢将老爸比喻为苏铁,但却情不自禁的想到现实中的老爸,不是也有人将老爸这样的远征军称之为中国远征军中的活化石吗?现在还在世的远征军都在90岁以上可如今他们一个个都陆续的走了,时不待我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人称他们为“归队”,这是多么让人心酸而又动容的“归队”呀?这让我想起了那首《八千里路云和月九万里长风与雷》诗中的一段:

西风古道,瘦马嘶鸣。

灵魂在呐喊,正如高耸的井架,

焦土在燃烧。我的团长我的团!

“走啦走啦!死了的都已经死了!

活着的贱人我带你们回家”!

一场溃退一种悲凉____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

这是怎样的豪迈和希冀?!

我想,此时的“归队”也应该算是一种知足吧?能与苏铁相媲美就更让人羡慕。

当老爸站在青秀山上,蹙眉望向辽远时,我不知他都想到了些什么?在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波澜?但作为后代的我,或许真的没有读懂他,正如杨锦麟说的“读懂一个人,就能读懂一段历史。然而对于父亲,以及他们那整整一代人的挣扎、努力、抗争,个人命运受制于大时代局限的无奈,我们作为子女晚辈,其实未必能了解或理解透彻。”

说实在的,从没与父亲深聊过,在他能说话的的时候,我们从未想过与他深谈,到他年迈后就更难从他嘴里掏出几个字了。他平时的寡言表现出的是孤独吗?我不知这是不是属于一种逃避?或是一种有意的寻求?现在想来,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以前没有深聊,何来的了解和理解?思想之传承从何谈起?尽管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从他的表情判断他的需求并满足他,可是,这是不是有点肤浅?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了解父母、孝顺父母,其实不然。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路人皆知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在那里的分布率最高。尽管现那里早已被外地人长期租赁办起农家乐,但没去过那里的人,总想着到那里去一探长寿的秘诀。其实,哪里能探到什么秘诀呢?只不过去感受一下,或者看看那百岁老人是什么样子而已。

我为了让父母也沾点那里的仙气,长命百岁,于2013.11.13带着他们来到巴马

当我们穿过层层山峦,一条绿色的河流蜿蜒在山洼处定神细看它形似大写的草书“命”字,那种自如犹如行云流水、如同上帝挥笔为此地留下的符号。神奇的景象令老妈赞叹,喜欢绘画的老妈将它临摹下来也就成为必然。

它就是“命河”,也叫“盘阳河”,看见了“命河”,也就看到了巴马。它像一条龙,盘卧在此,灌溉着这里的农田,孕育着这方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们,它就是巴马的母亲河。

由于在这82公里的河流中有四段是伏于地下的暗河,河水五进五出地下溶洞,由此,盘阳河水中含有钙、镁、锶、偏硅酸等矿物质。所以,人称“命河”为巴马的长寿生命之源。

据说河两岸有数百位百岁老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有那几个,家门口都贴着百岁老人的标志。她们有的能自如的行走在街上,有的盘坐在自家屋里黑暗的角落里,瘦小的不仔细看,你都不知道那里还坐着一个人。她们的共性是话不多,都很瘦,经常吃素(据说经常吃当地种植的火麻),而且一直坚持劳作。

人们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喝那溶洞里的水,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吃这里的食物,但你缺乏了这里人们长年累月的劳作锻炼,真的就能长寿吗?

其实,人们一直在寻找关于人类、关于生命的答案,我不知这算不算做一种答案? 老爸老妈对此是否还有其他的答案?

谁不向往长寿?但长生不老,绝无可能。我以为,如果能像老爸老妈这样自己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态,活到他们这个年龄也是令人羡慕的。

生与死的奥义是什么?在巴马这些百岁老人身上能否体现?生命诚然可贵,它的长度和宽度也固然重要,那些来此地求生的人,无论是否实现了他们的愿望,都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但是我以为我们更应该顺从自然,不戚不哀,不叹不怜。认真地活,勇敢地死。然后,自己成为自己的碑!

时至今日才写这篇,让我深有感触和后悔的是,为什么到现在才拿起笔写这篇?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只能让我在文字里倾诉,在影像中回味。实际上,有的时候我们写作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有些东西当时不记录下来,就会忘却,特别是那些难能可贵的细节,曾经的一个拥抱、一个搀扶、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让我们如临其境如沐春风。而遗憾终将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2020.8.30  17:57   于广州盛悦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