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启示】


标签:
奇瑞斯.斯蒂莱-帕金斯尤金.阿热特的作品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巴曼.法扎德的作品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特 |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杂谈》 |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审视丑恶的眼光?
其实,审视丑恶源于良知。当你看了摄影大师们的照片后或许会有启发。
这张照片已成为干旱的北部非洲的象征。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地区,有许多儿童自出生以来还从未见过雨——从天上掉下来的洁净解渴的恩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贫富不均的另一面。




人们称他为“法国纪实摄影之父”,很多后来的摄影大师都有受他作品影响和启发走上摄影之路,所以他可谓是大师中的大师。



P9








摄影评论家孙京涛在杨延康《心象》展览开幕式上说:“我们发现摄影史中几乎所有震撼人心的影像,一定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诚恳之作,而这种诚恳一定是出自一颗知行合一的纯粹灵魂的一尘不染。”
【摄影的启示】
芝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审视丑恶的眼光?
其实,审视丑恶源于良知。当你看了摄影大师们的照片后或许会有启发。
知丑、识丑的人,一定需要有一颗具有道德感、正义感,并且容易感动的心。
这张照片已成为干旱的北部非洲的象征。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地区,有许多儿童自出生以来还从未见过雨——从天上掉下来的洁净解渴的恩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贫富不均的另一面。
这张摄于一家管教所内的照片已成为英国战后一代人的象征之作。十字形的窗框将他们反叛、虚无与茫然于一体的无信仰状态显露无疑。——这两幅照片是奇瑞斯.斯蒂莱-帕金斯的作品,他是 “玛格南”的一名成员,曾经拍摄因服药反应而成为畸形人的故事,而获得“奥斯卡.巴纳克世界新闻摄影奖。”
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在巴黎,一个老人总是在天亮之前起床,日复一日去等待街道上的第一缕阳光。他背着笨重的木质相机和重达40磅的设备,穿过城市,走到附近的乡野。他像一个漫画中的人物,穿着破烂的工作服,拍摄时蒙在老古董相机厚厚的黑布幔下面。他总是拍到中午,然后回家洗印。这种劳动整整持续了29年。
这位摄影家他叫尤金.阿热特,一位用全部生命去记录逝去岁月的伟大摄影家(这是他死后才获得的追认)。在他生前,这个被巴黎人叫做“老阿热特”的谦卑老人,羞涩地在自己家门上写着“纪实艺术家”几个字。
在他们看来,照相机镜头是他们的眼光,照片则是他们心灵的延伸。他们在一张张照片中托付了自己全部的岁月和灵魂。
当一个事物寄托了人类灵魂的创造,它毫无疑问已变成了一门艺术。卑微的阿热特所追求的艺术家封号,其实在他29年的每日劳作中已经获得。
人们称他为“法国纪实摄影之父”,很多后来的摄影大师都有受他作品影响和启发走上摄影之路,所以他可谓是大师中的大师。
如果说摄影是捕捉灵魂的影子,那么,赋予照片以思想就如同给予人以灵魂一样重要。
摄影另一种伟大的功能:目击与见证。他们想拍下的不仅是影像和永恒,而且是正义和人性。
提到摄影,谁也不能绕过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的“决定性瞬间”强调的是摄影师的目击者与见证者的功能,他定义的是:“在几分之一秒内将一个事件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带到生活中去……”“决定性瞬间”代表一种尊重生活同事又力求把握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观念,布列松从不摆拍,从不搬演,从不造作。他的艺术是“兴”的艺术,而非赋得的、预设的艺术。实践这一观念全依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真实的内在感悟。
另一些摄影家则更多地投入了用创新手法来描述和拷问人类的生存状态。
当然,也有巴曼.法扎德似的摄影家,他是一个长相酷似爱因斯坦的老头,曾获得过很多摄影奖项。他酷爱莲花,在自己的flickr上有大量的莲花作品,人气极高。
他镜头下的莲花具有一种写意的水粉画味道,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质展露无遗。
这些摄影大师们分属于不同的摄影流派,拍摄于不同的时期、关注着不同的对象,这些不朽的影像,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特殊情感。
尽管有关生活趣味的照片一直不是摄影的主流,但是,在今天它却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所展示的时代标志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更是鳞次栉比,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它或许就是一种记录和纪念,也是一种见证。当岁月更迭,当我们步履蹒跚,那些照片就是我们曾经的一段可视的过去,是一种与家庭历史之间的实实在在的联系,也就是一个家庭的历史。
我曾经说过: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承担愉悦他人、道德的评判或改良社会的重任,而一切艺术形式的发展,到最后无不回归到自我本真的表达。由此,怎能说这样的摄影无意义呢?
前两天我87岁的母亲让我把她过去在装甲兵时的照片重新翻拍一下,说是她们中学的同学会要用。可遗憾的是,原来的老照片已经丢失,只能从制作的画册上翻拍,而拍出来的片子根本无法看清人的面孔。因此,我一再提醒周围的朋友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制作成什么样的东西,原版照片是不能丢的。
而纪实摄影的最大魅力是它会就像酒一样,随着时间发酵。当我们独自一人就着灯光静静地阅读这些照片,仿佛自己正走近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慢慢地体会那往昔的岁月。
所以,我们不可以说,哪一种流派的摄影好与不好,我们必须正视摄影的发展史。我以为,摄影只要是源自内心的感受、能打动人情感的、揭露现实中问题的、拷问人生意义的,以及更深层次的对人类文化的比较、对人类命运的领悟,或者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并能够体现其精神内涵的,无论是抽象还是纪实,都可以称为好作品。
如同摄影家安德烈.克泰斯(匈),当人们尊他为先知先觉的大师时,才发现他的基本素质不过是——诚实。可这诚实该有多宝贵呀?当然,这不仅仅是在摄影界!
摄影评论家孙京涛在杨延康《心象》展览开幕式上说:“我们发现摄影史中几乎所有震撼人心的影像,一定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诚恳之作,而这种诚恳一定是出自一颗知行合一的纯粹灵魂的一尘不染。”
阿伦.西斯金德(美国)说:“摄影是一种感受,一种情感触摸或深情表达的方式。取景器中方格画面会凝固那个瞬间,当我们忘记生命中大多数事情时,它依然是可查寻的永恒记忆碎片。”
音乐:《美国往事》Deborah's Theme(黛博拉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