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月之夏 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2017-12-31 14:10:40)
标签:

伊甸园

精神的符号

野逸韵致

草原之灵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     香格里拉_____人们心中的伊甸园,一种精神的符号。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     如今,当我再次走进它,并抱之以审视凝目而非用梦幻般的迷眼打量它……。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      从泸沽湖到香格里拉约480公里,良好的盘山柏油路让自驾的人们少去了惊悚,与17年前的路况相比有天壤之别。记得当年被大雪覆盖的土路,车只能顺着车辙慢慢地向前蠕动,旁边就是悬崖,每一次拐弯都让人捏着一把汗,汽车随时都可能打滑冲下悬崖,没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司机,要在这条路上行驶恐怕有些望尘莫及。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     如今,汽车飞驰在宽广的柏油路上,窗外是那山那水,路边有村民们用木栏杆设置的一个个观景台,观景台周围是卖当地特产的小摊,带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迹。好在当地村民倒也质朴。进观景台不收费,但你想以他的牦牛为前景拍照风光,也只是梦想。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6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7     观景台除了观看当地的田园风光外,便是观看玉龙雪山了。
    从远处眺望玉龙雪山,似乎更加雄伟壮阔,那耸立在云端的山峰,似刀刻般,给人以坚忍不拔的气质,它的峻拔雄姿尽显坚韧不屈的硬朗风格。我仰望于它,似有神明般的敬畏如上苍。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8    而在它的脚下在____香格里拉,却愈发顿感浓郁的现代化气息,笔直而又宽广的柏油路,路边工人们正在修筑的隔离带,红色的拱桥,以及香格里拉政府部门高大的办公大楼,都在向世人告知_____今非昔比,这已非当年的那个香格里拉了,它融入了这个时代的朝气。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9     或许是那场毁灭性的大火给香格里拉带来的灾难,让人们在重建的过程中与时代接轨;尽管这新的建筑带了些民族特色,却早已没了当年那种原始古朴的韵味质感了_____而失去就意味着获得!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0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1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2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3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4     暮染的纳帕海,_____这个距香格里拉6公里的依拉草原(纳帕海与依拉草原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用它的辽阔、它的原始、它的柔情迎接了我。在此,我闻到了诗歌中久违的那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野逸韵致_____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5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6     菁青草茂

     撒欢的马儿 

     低头吃草的牛羊

     沉浮于草海之中 

     生命的气息 

     在六月夏华 

     就此流淌绽出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7     金色的阳光洒满貌似九曲十八弯的纳帕海,天云地河,遥相呼应,汩汩呈现。这森林背后的湖啊(藏语纳帕海的意思是“森林背后的湖”),我不确定这是否是17年前冬季我们在雪地上打滚的草甸,也不确定这是否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世外桃源,但夕阳之下的纳帕海,让我如此欣喜,就连毒狼花都让我倍感亲切非凡,不得不感喟自然无比的魅力!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8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19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0     独自爬上对面海拔3000多米的山坡,只为用我的长焦定格这奇异的瞬间____那些在夕辉中被骑手溅起的晶莹飞花,以及这辽阔的草原。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1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2     望着逐渐消失在山那边的太阳,笼罩在阴影中的纳帕海,光与影在此消退,动与静隐匿于辽阔空寂之中,而草原之灵却依旧在此恒驻,不朽。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3     “这里有没有一个暗示,

      叫做过去未来同在,

      真实与虚幻归一?

                 (____霜扣儿)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4    霜扣儿的诗意犹如哲学沉思玄想般的询问_____诗意的询问。

于是,带着沉思走进《唯尚.雅布别苑》……。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5    这是一个由四川人开的家庭式的小酒店,木质的二层楼房带了香格里拉松木的味道,窄小的房间格调和卫生情况还好,老板娘说他们投资100万装修,每年交10万元的租金,旅游的旺季时生意还好,而我们去的时节生意较清淡。像这样外地人在景区开酒店的很多,尽管在条件上比原来进步了许多,但却似将游客与当地人的距离拉远了,少了些原始野性,多了些文化矫饰。人们一方面要住好的酒店,要求有好的服务设施,一方面又想零距离的接近当地人、感受他们的生活,如此矛盾何以统一呢?也许景区酒店正好成为游客与自然的中介。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6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7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8   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它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整保留的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_____融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民族风情为一体,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17年前我曾感受到这一切,如今在纳帕海似又唤回我六月夏天的流韵。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29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0    行走在海拔3500米的普拉错景区,一个个泛着蓝光的高山湖泊跃入眼帘,清澈、幽静、神秘,像是佛的一滴泪,又像是镶嵌在人间的蓝宝石。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1    而伫立在水中的白色枯树,竟有着侘寂之美,令人着迷。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2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3    一缕缕阳光透过茂密的参天古树,将漫山遍野的高原杜鹃的唇点燃,馨香便透过那薄如蝉的花瓣,传递到你的心间。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4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5     当你微闭着双眼,感受阳光和清新的一吻时,身边突然跑来淘气的小松鼠,跟你捉迷藏,让你顿感走进了远古……。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6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7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8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39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0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1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2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3     想起17年前冬天,我们像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人,骑着那体型矮小的蒙古马,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那呼啸的风雪吹得人睁不开眼,致使我不得不牵着马在雪深至小腿的路上行走的情景,那种天人合一,曾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原始古朴,什么叫做情景交融,可如今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了什么呢?……哦,缺了艰难的体验,和那历尽千险而得来的雀跃。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4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5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6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7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8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49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0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1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2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3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4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5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6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7    傍晚憩于《远方的家藏式火锅》店里品尝藏酪和牦牛火锅,当音乐响起,当店老板和服务员们跳起纳西阿哩哩(一种类似锅庄的舞蹈),我们很快便融入到他们之中,顿时,一天的疲劳便随着舞蹈的节奏消失殆尽,那种欢天喜地的氛围让人深觉香格里拉式的质朴,真实,单纯和丰富______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8    00的无隙 我跟它_____情牵莾高原 

    在六月夏之天,纳西阿哩哩的节拍 

    伴着舞步,响在我的香格里拉的耳际 

    并融化于纳西族妇女的怀抱里

    ………………………………………。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59     贝伦尼斯.阿博特说:“摄影师是一个绝妙的当代人,透过它的眼睛现在变成过去。”而我想说,我不知道摄影师是不是绝妙的当代人,但是透过它的眼睛记录的东西,终将会变为过去。而留存的东西,正是为了便于我们去回顾、去对比。我想,这正是我迄今为止正在做的事。

【六月之夏 <wbr>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P60



          【六月之夏 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_____人们心中的伊甸园,一种精神的符号。

如今,当我再次走进它,并抱之以审视凝目而非用梦幻般的迷眼打量它……。

从泸沽湖到香格里拉约480公里,良好的盘山柏油路让自驾的人们少去了惊悚,与17年前的路况相比有天壤之别。记得当年被大雪覆盖的土路,车只能顺着车辙慢慢地向前蠕动,旁边就是悬崖,每一次拐弯都让人捏着一把汗,汽车随时都可能打滑冲下悬崖,没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司机,要在这条路上行驶恐怕有些望尘莫及。

如今,汽车飞驰在宽广的柏油路上,窗外是那山那水,路边有村民们用木栏杆设置的一个个观景台,观景台周围是卖当地特产的小摊,带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迹。好在当地村民倒也质朴。进观景台不收费,但你想以他的牦牛为前景拍照风光,也只是梦想。

观景台除了观看当地的田园风光外,便是观看玉龙雪山了。

从远处眺望玉龙雪山,似乎更加雄伟壮阔,那耸立在云端的山峰,似刀刻般,给人以坚忍不拔的气质,它的峻拔雄姿尽显坚韧不屈的硬朗风格。我仰望于它,似有神明般的敬畏如上苍。而在它的脚下在____香格里拉,却愈发顿感浓郁的现代化气息,笔直而又宽广的柏油路,路边工人们正在修筑的隔离带,红色的拱桥,以及香格里拉政府部门高大的办公大楼,都在向世人告知_____今非昔比,这已非当年的那个香格里拉了,它融入了这个时代的朝气。

或许是那场毁灭性的大火给香格里拉带来的灾难,让人们在重建的过程中与时代接轨;尽管这新的建筑带了些民族特色,却早已没了当年那种原始古朴的韵味质感了_____而失去就意味着获得!

暮染的纳帕海,_____这个距香格里拉6公里的依拉草原(纳帕海与依拉草原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用它的辽阔、它的原始、它的柔情迎接了我。在此,我闻到了诗歌中久违的那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野逸韵致_____

 

菁青草茂

撒欢的马儿 

低头吃草的牛羊

沉浮于草海之中 

生命的气息 

在六月夏华 

就此流淌绽出

   

金色的阳光洒满貌似九曲十八弯的纳帕海,天云地河,遥相呼应,汩汩呈现。这森林背后的湖啊(藏语纳帕海的意思是“森林背后的湖”),我不确定这是否是17年前冬季我们在雪地上打滚的草甸,也不确定这是否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世外桃源,但夕阳之下的纳帕海,让我如此欣喜,就连毒狼花都让我倍感亲切非凡,不得不感喟自然无比的魅力!

独自爬上对面海拔3000多米的山坡,只为用我的长焦定格这奇异的瞬间____那些在夕辉中被骑手溅起的晶莹飞花,以及这辽阔的草原。

望着逐渐消失在山那边的太阳,笼罩在阴影中的纳帕海,光与影在此消退,动与静隐匿于辽阔空寂之中,而草原之灵却依旧在此恒驻,不朽。

 

“这里有没有一个暗示,

叫做过去未来同在,

真实与虚幻归一?

      (____霜扣儿)

 

霜扣儿的诗意犹如哲学沉思玄想般的询问_____诗意的询问。

于是,带着沉思走进《唯尚.雅布别苑》……。

这是一个由四川人开的家庭式的小酒店,木质的二层楼房带了香格里拉松木的味道,窄小的房间格调和卫生情况还好,老板娘说他们投资100万装修,每年交10万元的租金,旅游的旺季时生意还好,而我们去的时节生意较清淡。像这样外地人在景区开酒店的很多,尽管在条件上比原来进步了许多,但却似将游客与当地人的距离拉远了,少了些原始野性,多了些文化矫饰。人们一方面要住好的酒店,要求有好的服务设施,一方面又想零距离的接近当地人、感受他们的生活,如此矛盾何以统一呢?也许景区酒店正好成为游客与自然的中介。

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它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整保留的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_____融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民族风情为一体,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17年前我曾感受到这一切,如今在纳帕海似又唤回我六月夏天的流韵。

行走在海拔3500米的普拉错景区,一个个泛着蓝光的高山湖泊跃入眼帘,清澈、幽静、神秘,像是佛的一滴泪,又像是镶嵌在人间的蓝宝石。而伫立在水中的白色枯树,竟有着侘寂之美,令人着迷。一缕缕阳光透过茂密的参天古树,将漫山遍野的高原杜鹃的唇点燃,馨香便透过那薄如蝉的花瓣,传递到你的心间。当你微闭着双眼,感受阳光和清新的一吻时,身边突然跑来淘气的小松鼠,跟你捉迷藏,让你顿感走进了远古……。

想起17年前冬天,我们像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人,骑着那体型矮小的蒙古马,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那呼啸的风雪吹得人睁不开眼,致使我不得不牵着马在雪深至小腿的路上行走的情景,那种天人合一,曾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原始古朴,什么叫做情景交融,可如今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了什么呢?……哦,缺了艰难的体验,和那历尽千险而得来的雀跃。

傍晚憩于《远方的家藏式火锅》店里品尝藏酪和牦牛火锅,当音乐响起,当店老板和服务员们跳起纳西阿哩哩(一种类似锅庄的舞蹈),我们很快便融入到他们之中,顿时,一天的疲劳便随着舞蹈的节奏消失殆尽,那种欢天喜地的氛围让人深觉香格里拉式的质朴,真实,单纯和丰富______

 

00的无隙 我跟它_____情牵莾高原 

在六月夏之天,纳西阿哩哩的节拍 

伴着舞步,响在我的香格里拉的耳际 

并融化于纳西族妇女的怀抱里

………………………………………。

               

贝伦尼斯.阿博特说:“摄影师是一个绝妙的当代人,透过它的眼睛现在变成过去。”而我想说,我不知道摄影师是不是绝妙的当代人,但是透过它的眼睛记录的东西,终将会变为过去。而留存的东西,正是为了便于我们去回顾、去对比。我想,这正是我迄今为止正在做的事。


 再见2017,你好2018!感谢朋友们的同在!感谢与你同行的日子,感谢你温暖的支持和鼓励!

2018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音乐:Star of County Down/Lady D'ArbanvilleJulian Lloyd Webb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