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标签:
生命痛点决断祷告生存的真理 |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诗歌》 |

【生命的还乡 向着敞开的决断】
芝
(1)
泪沿烛壁流淌
心的痛点接近燃点
必经的煎熬
生命的还乡
向着敞开的决断
此在唯有
在生存的真理中
方才认识
——我自己
万物的真理
此在找到自己
良知把众人
唤向此在本身
(2)
远方的木鱼声
传入耳际
燃三炷香 并用
最虔诚的等身
长叩
祷告生命的归隐
向着最本已的存在
筹划自身
此在把
被抛入死的生存
承担起来
(3)
爱与死
人生与艺术
两大的主题
死非我的死
喜怒哀乐
哪样——
别人替代得了?
苍穹无垠
无论你是否听见
这远方的诗意
与那轻轻呼唤的风
都将——
吹进你的心间
2017/9/20.
2017.9.23


释义:
1),个体的死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不足挂齿。而真正的丧失是既已道德的死亡而新生着的此在,个人才找到自己,认识自己。良知把众人本身唤向新生的此在本身。既已的生存沉溺于喧哗嘈杂的公众意见之中,所以良知的声音是超越众人的意见,阻断芸芸众论。
2)爱与死历来被视为人生和艺术的两大永恒主题。爱之中的个人在被突出被爱者的个体性的同时,又渗透了爱与被爱的融合,这是一种更丰富、更形而上的个别化,但还不是绝对的个别化。就人的生存及在历史生活中的存在而言,唯有死亡哲学才显示道德绝对化的向度。亚里士多德说,“我们不仅应说出美德是一种性格,而且应当说出那是什么样的性格”。而他的答案是:“美德者,中庸之道。”切!尼采反唇相讥,“生命它自己授我这秘密,____看哪,它说,我就是那必须一再克服我自己的东西……。不变的善恶,没那回事!善与恶出乎它们自已就必须不断克服超越它自己”(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我认为,尼采是对的。
3),“此在唯有//
音乐:《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