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2017-09-25 09:41:41)
标签:

生命

痛点

决断

祷告

生存的真理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诗歌》

【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生命的还乡 向着敞开的决断

 

 

1

泪沿烛壁流淌

心的痛点接近燃点

必经的煎熬

生命的还乡

向着敞开的决断

此在唯有

在生存的真理中

方才认识

——我自己

万物的真理

此在找到自己

良知把众人

唤向此在本身

 

2

远方的木鱼声

传入耳际

燃三炷香 并用

最虔诚的等身

长叩

祷告生命的归隐

向着最本已的存在

筹划自身

此在把

被抛入死的生存

承担起来

 

3

爱与死

人生与艺术

两大的主题

死非我的死

喜怒哀乐

哪样——

别人替代得了?

苍穹无垠

无论你是否听见

这远方的诗意

与那轻轻呼唤的风

都将——

吹进你的心间

2017/9/20.  2209

2017.9.23  修改

 【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生命的还乡向着敞开的决断】

释义:

1),个体的死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不足挂齿。而真正的丧失是既已道德的死亡而新生着的此在,个人才找到自己,认识自己。良知把众人本身唤向新生的此在本身。既已的生存沉溺于喧哗嘈杂的公众意见之中,所以良知的声音是超越众人的意见,阻断芸芸众论。

2)爱与死历来被视为人生和艺术的两大永恒主题。爱之中的个人在被突出被爱者的个体性的同时,又渗透了爱与被爱的融合,这是一种更丰富、更形而上的个别化,但还不是绝对的个别化。就人的生存及在历史生活中的存在而言,唯有死亡哲学才显示道德绝对化的向度。亚里士多德说,“我们不仅应说出美德是一种性格,而且应当说出那是什么样的性格”。而他的答案是:“美德者,中庸之道。”切!尼采反唇相讥,“生命它自己授我这秘密,____看哪,它说,我就是那必须一再克服我自己的东西……。不变的善恶,没那回事!善与恶出乎它们自已就必须不断克服超越它自己”(:<<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我认为,尼采是对的。

3),“此在唯有// 在生存的真理中// 方才认识// ____我自已//死非我的死// 喜怒哀乐// 哪样____// 别人代替得了?”人者各有喜怒哀乐,但没有任何个人能代替和超越人的生存的历史死亡的本质。死非我的死,而生正是我的生。意指个人超临此在,现时的文化中既已的道德存在正是通往升华的非道德的反叛。

4),“此在唯有// 在生存的真理中// 方才认识// ____我自已”。此句意为人唯有在敞开的当下才真正地生存着。这敞开正是思的回眸、体味和逡巡。


音乐:Broken Heartjoshua bell  因为网易云音乐没有这首曲子,所以改用沟口肇的曲子《July Morn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