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2016-09-08 09:39:22)
标签:

福建土楼

人文

残垣断壁

时代的符号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       有人说福建的土楼像飞蝶,的确,那一座座落入深山的圆形土楼似是天外来的飞蝶,又似地上长出的蘑菇,在青山的怀抱中,它们巍然屹立了近千年,如今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并且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     如果追朔它们的历史,要从宋元时期开始,那些中原的客家先民们沿着黄河、长江流域,历经千辛万苦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福建境内。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     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威胁,他们用远古的技术与当地的粘滞红土、砂石、竹木,夯筑成一座座兼具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暖、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的神奇庞然大物。它谈不上豪华,还带有浓浓的土味,但它俨然是一座座东方的城堡。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     当客家先民以家族为中心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飞蝶”,这里便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据说现在福建就有30000多个土楼,这个数字简直惊人,如此多的土楼,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建的大地上开了花,那是客家先民一代代繁衍传承下来的历史见证。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6      这个天外“飞蝶”的结构,一般是以一个圆心出发,以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按八卦方位设计。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7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8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9      我们平时所羡慕的天伦之乐是四世同堂,可这土楼里是多代同堂,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这样以血缘关系凝聚的中心,在世界上恐怕已不多见,或许这也是老人们最最愿意看到的格局,不怕没人给你养老送终。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0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1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2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3     走进土楼,如同走进历史博物馆,一楼每家的门口都贴有一张“免费看水井”标语,于是,我们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用塑料盖盖住的水井,这是一口很小的井,井很浅,井边有一些绿色的青苔。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4     门口的老太太似乎更愿意用水龙头里的水,能说这是一种进步吗?或许那个浅水井容易污染吧?也或许那只是久远历史的一个符号。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5      土楼上有的门口堆了一些杂物,但基本打扫的很干净,也或许这里成为景点后,这是对他们的要求之一吧,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客家人经过几百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习惯。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6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7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8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19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0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1     据说客家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土楼内设有学堂,从门口的那些对联、诗文中,从那高高竖起的石旗杆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族群。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2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3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4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5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6      河坑土楼的塔下村,庙前广场竖立着19永怀父恩的石旗杆,应该能说明这一切。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7      这是明清以来,张姓人为纪念本村族人做文武官员、做出特殊贡献的海内外游子以及百岁寿星而建立的。文官的旗杆顶端是笔尾石雕,武官旗杆顶端的石雕是狮子。尽管我们当时分辨不清文官和武官旗杆之差,但那高耸入云的旗杆,似乎在证明着他们的文化水准和功成名就后的荣誉。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8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29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0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1      其实,在这里我不想探究土楼的房屋结构,也不想追本溯源,更谈不上挖掘土楼的文化内涵,只想用我手中的镜头,静静地记录它的奇特与壮观。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2    请随着我的镜头进一步游览这众多的土楼群吧,只是,不要审美疲劳。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3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4    2016.5.14我在朋友圈中这样写到:今天是采风的最后一天了,当我们拖着一身的疲惫,踏进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的立本楼时,即刻被它的残破、凄凉所震撼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5     那残破的方形土楼只剩下一个躯壳,这是始建于清嘉庆二年,占地2100多平方米的土楼,民国二十年(1931年)冬毁于战火。可那石门依然结结实实的屹立在残墙中间,石刻的楹联立纲陈纪,本固邦宁清晰可辨。这原本或许是一大户人家,或许这就是他家的立家之本。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6   墙头上端是焦黑色的,凸凹不平的墙体有点像古长城,墙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着,几只乌鸦停留在墙头,呱呱的叫着,天空聚集着的云,像是远古燃起的烟火。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7    这么结实的土楼竟然被烧的体无完肤,被烧毁的残墙,似乎留着黑色的眼泪,诉说着它历经的沧桑,而那依旧郁郁葱葱的芭蕉树似乎在用它顽强的生命抚慰着这些残垣断壁。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8   新生的与苍老的、艳丽的与衰败的强烈对比,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由心而外的震撼,让我们一次次举起手中的镜头……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39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0      残破的立本楼呀,你想告诉我们什么?是战争的残酷?还是你的本固邦宁?还是告诉我你的沧桑与孤独?你防得了小贼小匪,却躲不了战争的涂炭,战火之下,你竟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奈。没有大的环境,再怎样坚固的城堡也无法邦宁呀!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1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2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3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4     坐落在立本楼旁边的衍香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这户人家或许真的如他们先人期望的那样,后辈中都是书香门第,早已繁衍到东南亚一带。这座古老的衍香楼已经被评为世界遗产。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5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6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7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8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49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0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1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2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3     让我想不通的是,既然是世界遗产,为什么还要在旁边盖一些现代农村式的小楼?在这么古朴的建筑旁,弄一些不三不四的建筑作陪,真让人感到大煞风景!为什么国外的那些世界遗产让人看的那么舒服?与外围环境是那么的协调?难道我们就真的做不到吗?唉!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4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5      其实,无论它是否是世界遗产,它都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包括那些不协调的。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6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P57    

         在此,
   感谢福建南靖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冯木波老师摄影指导以及各景点的详细介绍

感谢福建南靖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周老师为我拍照和摄影指导!

感谢福建霞浦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辉老师的摄影指导!

   


         





飞蝶般的东方城堡——福建土楼

  

     有人说福建的土楼像飞蝶,的确,那一座座落入深山的圆形土楼似是天外来的飞蝶,又似地上长出的蘑菇,在青山的怀抱中,它们巍然屹立了近千年,如今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并且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果追朔它们的历史,要从宋元时期开始,那些中原的客家先民们沿着黄河、长江流域,历经千辛万苦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福建境内。

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威胁,他们用远古的技术与当地的粘滞红土、砂石、竹木,夯筑成一座座兼具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暖、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的神奇庞然大物。它谈不上豪华,还带有浓浓的土味,但它俨然是一座座东方的城堡。

当客家先民以家族为中心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飞蝶”,这里便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据说现在福建就有30000多个土楼,这个数字简直惊人,如此多的土楼,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建的大地上开了花,那是客家先民一代代繁衍传承下来的历史见证。

这个天外“飞蝶”的结构,一般是以一个圆心出发,以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按八卦方位设计。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我们平时所羡慕的天伦之乐是四世同堂,可这土楼里是多代同堂,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这样以血缘关系凝聚的中心,在世界上恐怕已不多见,或许这也是老人们最最愿意看到的格局,不怕没人给你养老送终。

走进土楼,如同走进历史博物馆,一楼每家的门口都贴有一张“免费看水井”标语,于是,我们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用塑料盖盖住的水井,这是一口很小的井,井很浅,井边有一些绿色的青苔。门口的老太太似乎更愿意用水龙头里的水,能说这是一种进步吗?或许那个浅水井容易污染吧?也或许那只是久远历史的一个符号。

土楼上有的门口堆了一些杂物,但基本打扫的很干净,也或许这里成为景点后,这是对他们的要求之一吧,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客家人经过几百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习惯。

据说客家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土楼内设有学堂,从门口的那些对联、诗文中,从那高高竖起的石旗杆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族群。

河坑土楼的塔下村,庙前广场竖立着19永怀父恩的石旗杆,应该能说明这一切。这是明清以来,张姓人为纪念本村族人做文武官员、做出特殊贡献的海内外游子以及百岁寿星而建立的。文官的旗杆顶端是笔尾石雕,武官旗杆顶端的石雕是狮子。尽管我们当时分辨不清文官和武官旗杆之差,但那高耸入云的旗杆,似乎在证明着他们的文化水准和功成名就后的荣誉。

其实,在这里我不想探究土楼的房屋结构,也不想追本溯源,更谈不上挖掘土楼的文化内涵,只想用我手中的镜头,静静地记录它的奇特与壮观。

请随着我的镜头进一步游览这众多的土楼群吧,只是,不要审美疲劳。

2016.5.14我在朋友圈中这样写到:今天是采风的最后一天了,当我们拖着一身的疲惫,踏进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的立本楼时,即刻被它的残破、凄凉所震撼。

那残破的方形土楼只剩下一个躯壳,这是始建于清嘉庆二年,占地2100多平方米的土楼,民国二十年(1931年)冬毁于战火。可那石门依然结结实实的屹立在残墙中间,石刻的楹联立纲陈纪,本固邦宁清晰可辨。这原本或许是一大户人家,或许这就是他家的立家之本。
     墙头上端是焦黑色的,凸凹不平的墙体有点像古长城,墙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着,几只乌鸦停留在墙头,呱呱的叫着,天空聚集着的云,像是远古燃起的烟火。

这么结实的土楼竟然被烧的体无完肤,被烧毁的残墙,似乎留着黑色的眼泪,诉说着它历经的沧桑,而那依旧郁郁葱葱的芭蕉树似乎在用它顽强的生命抚慰着这些残垣断壁。

新生的与苍老的、艳丽的与衰败的强烈对比,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由心而外的震撼,让我们一次次举起手中的镜头……

  残破的立本楼呀,你想告诉我们什么?是战争的残酷?还是你的本固邦宁?还是告诉我你的沧桑与孤独?你防得了小贼小匪,却躲不了战争的涂炭,战火之下,你竟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奈。没有大的环境,再怎样坚固的城堡也无法邦宁呀!                                                                                                        
      坐落在立本楼旁边的衍香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这户人家或许真的如他们先人期望的那样,后辈中都是书香门第,早已繁衍到东南亚一带。这座古老的衍香楼已经被评为世界遗产。
      让我想不通的是,既然是世界遗产,为什么还要在旁边盖一些现代农村式的小楼?在这么古朴的建筑旁,弄一些不三不四的建筑作陪,真让人感到大煞风景!为什么国外的那些世界遗产让人看的那么舒服?与外围环境是那么的协调?难道我们就真的做不到吗?唉!
      其实,无论它是否是世界遗产,它都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包括那些不协调的。

                          2016.9.4  17:53 于东莞

音乐:《残月》大提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云水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