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十六——伤心的罗马


标签:
意大利无助相机警察局腰杆 |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
P1
P2
P3
P4
P5
P6
P7
打中国大使馆的电话,大使馆那头一片盲音……
P8
P9
P10
P11
P25
P26
P28
P32
P42
P43
P44
P45
P47
P52
P53
P54
P56
P60
P61
P62
P63
P64
写完交给穿便衣的胖女人。显然她是看懂了我写的内容,立马叫来一名穿制服的女警,那女警看了我写的文字后,即刻打了几个电话,当然我是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是,看她的表情和态度,知道她是在处理这件事。
一会女警过来用英文向我们解释,她已经打了电话给机场大巴公司,让他们找那个司机。并且解释说:“找不找得回相机,全凭司机的觉悟了”。这种解释也在理。其实,我们只要看见他们在秉公处理就好,而不是敷衍了事。
大约等了十几分钟,电话铃声响了,女警接电话后告诉我们:“司机找到了,但是,他说他没看见相机和三脚架。”
怎么可能没看见呢?我们的相机和三脚架是放在行李架上的,而且这是那天最后一班车,旅客下车后,他一定要检查的呀!他显然是在说谎!可是他硬说没看见,你又能怎样?女警也是这样看这件事的。
女警出主意:“你们可以找保险公司赔,这应该属于旅游境外财产险,是可以赔付的”。也只好如此了,警察局开了张证明。事情也就算到此结束了。
其实有的时候,挺起腰杆为自己争取权利,并不是没有素质,更不会丢我们中国人的脸,或许恰恰相反。
P65
罗马,这座有着千年辉煌历史的古城,这座有着灿烂文化的帝国,这座有着巴洛克风格的艺术之都,这座有着意大利帅哥美女的城市,你,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2014年7月19日21:25我们从法国尼斯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20日凌晨00:30到罗马,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机场的最后一班大巴到终点站火车站,又转坐的士,1:30到达罗马的美弟奇酒店(
美弟奇酒店是历史悠久的老牌酒店,它的电梯、门锁、室内的装修以及服务,到处都弥漫着老式的典雅与高贵,它一定有办法帮我们联系到机场的大巴公司,并找到相机。于是,我们向酒店服务台的老先生说明了情况,他打电话到机场大巴公司,竟然没人接电话,老服务生说让我们第二天再和机场联系,我们恳求酒店第二天帮我们继续追问,他面无表情的答应了并记在交接本上,第一次感到意大利人这么冷淡,可也无奈。
第二天一早,已经顾不得去游览了,我们赶到火车站机场大巴停车的地方,寻找那辆大巴,偌大的罗马城,偌大的火车站,要找到这辆大巴谈何容易?
无奈之下只好又回到火车站找警察,找到一辆停在火车站边上执勤的警车,上面有三个警察,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后,他们说:这不属于他们管辖的范围,又一次遭遇冷脸。
回到酒店,询问前台是否打了大巴公司的电话,那意大利女人一脸的茫然,催她联系,她都懒得抬起头,看来指望酒店也是没有希望了。
打中国大使馆的电话,大使馆那头一片盲音……
此时,真正的感到作为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是多么的无助呀!或许是我高估了罗马人的素质吧。
当我们进入这残缺的、依旧还有点庄严的、宏伟的、甚至是带点庄重的,同时又是最悲哀的竞技场时,还是被他震撼了!因为在这种种形容词后面,它多了一份沉重,这份沉重叫做历史沉淀。
在那血腥的年代里,这座宏大的竞技场那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没有感动过任何人,现在成了废墟,却能感动每一个看到它的人。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看到这些废墟,想到了原来几千年前罗马人的冷血与现在人的冷血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呀!
走在罗马的街道上到处能让人捕捉到历史古迹的踪影,街上的随便一座雕像、一块石头或许就是大师们的真迹。尽管找相机耽误了我们的行程,压缩了好几个景点,但一路上这样捡拾着历史的碎片,也是有所收获的,且行且珍惜吧。由此,也感受到罗马人对历史保护的意识,它就存在这一草一木一石一柱之中。
对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来说,历史积淀需要可触摸的适当载体,这些废墟以及街上的古迹便是这最好的载体,而不仅仅是那些形而上的东西。随着千年帝国的崩溃,一切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只剩下几根不甘的石柱高高挺立在一大片倒塌的石头中向世人证明着当年的罗马帝国是多么的辉煌。
来罗马,梵蒂冈这座国中之国不能不去,因为这里有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这里的收藏品可以和英伦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相媲美。这里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精髓,这里有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真迹,尽管我没有找到《圣殇》和《圣彼得宝座》,但是它的镇馆之宝还是应该去观赏的,匆匆忙忙的后遗症留下的遗憾呀!
经历了多次扩建和重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早已没有君士坦丁时期的影子,我们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凝聚了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众多顶级建筑大师的智慧。尽管这些大师们一个一个的都在教堂建成之前故去,但是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米开朗基罗以及前辈们所希望看到的样子。感谢后来的艺术家们尊重了大师们原来的设计方案,才使得我们能看到它最初的模样。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工程完工后,贝尔尼尼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进行内外装饰。他给教堂增添浓厚的巴洛克艺术色彩,使其显得更为奢华、壮丽。
圣彼得教堂从兴建、到经历多次的扩建和改建、再到最后装饰完毕,总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一个过程正好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壮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圣彼得教堂建筑史也就是基督教发展史的一部分。
似乎夜晚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天使堡更能让人流连,或者说更让人产生浪漫的情怀。在如此辉煌的美景前,暂时忘却了丢相机的烦恼。
当我们来到西班牙广场,就是《罗马假日》里赫本吃冰激凌的地方,到处是人山人海,没有了那种浪漫的情怀可追寻,喷水池也在维修,到此仅仅是一游,或许还有对影片中美好情景的一种向往吧。
到21日下午2点一直都没有接到酒店和机场大巴公司的任何电话,马上就要离开罗马了,总不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离开这座古城吧?总应该让人知道我丢了单反相机和三脚架吧,心里真的不甘呀!
继续打大使馆的电话,还好一个女的声音从那头传来,而且是中国话,顿时倍感亲切,又一次将我的遭遇述说了一遍,她给出了建议,到警察局报案。我咋就没想到呢?哎,昨天就应该去警察局。
即刻打的来到警察局,警察局的大门挺敞亮的,右手边的办公厅内坐着几个身穿制服的,问在哪里办报警手续,竟然没人搭理我们,气愤!“意大利人竟然是这样办公的呀?这是警察局吗?”一气之下大声说了出来,听到我大声说话后一男警出来,总算有人接待我们了,将我们带到一间房间,里面坐着一个穿便装的胖女人,听了我们的叙述后,漫不经心地递给我们一张表格,便丢下我们不管了。又一次看到了冷漠的脸。真想骂人……
这里可真是静悄悄的呀!一张表格填上,就能有作用吗?该不是一张表格就算是完事了吧?不行,我要把我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于是从包里取出一张纸,用早已忘记的英文,边查字典边写了一篇事情的经过,相机和三脚架的价值,以及我们现在的迫切心情,同时谴责了他们罗马警察的不负责任和不作为,并且告诉他们我已经跟中国大使馆联系了。
写完交给穿便衣的胖女人。显然她是看懂了我写的内容,立马叫来一名穿制服的女警,那女警看了我写的文字后,即刻打了几个电话,当然我是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是,看她的表情和态度,知道她是在处理这件事。
一会女警过来用英文向我们解释,她已经打了电话给机场大巴公司,让他们找那个司机。并且解释说:“找不找得回相机,全凭司机的觉悟了”。这种解释也在理。其实,我们只要看见他们在秉公处理就好,而不是敷衍了事。
大约等了十几分钟,电话铃声响了,女警接电话后告诉我们:“司机找到了,但是,他说他没看见相机和三脚架。”
怎么可能没看见呢?我们的相机和三脚架是放在行李架上的,而且这是那天最后一班车,旅客下车后,他一定要检查的呀!他显然是在说谎!可是他硬说没看见,你又能怎样?女警也是这样看这件事的。
女警出主意:“你们可以找保险公司赔,这应该属于旅游境外财产险,是可以赔付的”。也只好如此了,警察局开了张证明。事情也就算到此结束了。其实有的时候,挺起腰杆为自己争取权利,并不是没有素质,更不会丢我们中国人的脸,或许,恰恰相反。
尽管结果如我们想象的一样,但是,通过我的努力,找到了那位司机。但愿他能用那台相机拍出美丽的照片!
.
音乐:《Wish ~Relief》S.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