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2013-11-26 15:52:45)
标签:

育儿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  都说不到新疆就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大,是呀,新疆占整个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横贯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东西长约1500公里,把新疆分隔为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天山有若干条大致东西平行的山脉组成,海拔一般都在3000-5000米左右。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  它的气温和降雨量也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海拔1500米以下的为草原年降水量不及400毫米;海拔1500-2700米为云杉林带,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海拔2700-3500米为高山草原,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是夏季优良牧场;海拔3500-3800米为寒冬荒漠,夏季有短期植物生长;海拔3800米为雪线,以上为冰川常年积雪覆盖。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  海拔1000-3000米的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气温高于山麓,向阳坡是冬季牧场。因此牧民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将牲畜赶往不同的牧场。所以我们只是到了新疆才听到转场一说。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4  在来新疆之前看到过一些牧民转场的片子,但大都是转场所留下的痕迹,真正转场的片子看的不多,这次的新疆行,让我彻彻底底的过了一把转场瘾,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5  尽管为了拍好转场,冒着雨不顾一切的往泥潭里冲,鞋里灌满了泥水也不管不顾,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6  尽管那一天我的两只脚始终被泥水浸泡着,但是对摄影那份由衷的执着和热忱已经植入我的身体,变成了我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7  其实,说起影人们的辛苦相比于我们平时舒舒服服在家的生活那是真苦,可是要和牧民们比起来,这就不算什么了。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8  看了李娟写的小说《冬牧场》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牧民们的艰辛。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9  所有的牲畜就是牧民的财富,每年的9月份他们便会赶着这些牲畜带着他们的财富告别夏季牧场,转场到冬季牧场。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0  每一户牧民转场所走过的路程大约都要在400公里以上,在风雪交加的路上骑十几天的马才能到达目的地。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1  半个月的时间,夜夜睡草地,休息不足4个钟头,天天凌晨起身,抹黑出发,顶着寒流赶羊追马,管理驼队,和散骆驼们斗智斗勇,拾掇小牛......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2  吃的是冻得化不开的羊肉、啃着硬得简直不近人情的奶疙瘩和咬都咬不动的馕,所带的奢侈品就是方便面,没有碗冲泡方便面,便直接将不开的开水冲进塑料袋内,就着那泡不开的油往肚子里灌,而这样的时刻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了。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3  行进在这风雪、泥泞中他们是既骄傲又孤独,既疲惫又倔强,……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4  或许你从我的片子里没有看到光和影,但那种于风雪交加中的艰辛、于泥泞中的跋涉,那种艰辛、忍受、坚毅是不是能让你过目不忘?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5  有位老师说:你终于出来了-从光影里,从表面上!尽管这里没有光影,但有了灵魂,这里有了格物。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6  我不敢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格物”,但心里有一种向往,那就是要用我手里的相机表现出牧民的艰辛以及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7 因为当你的心沉下来的时候或者心走进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你所看到的自然就不是表层的东西了,眼光也不是原来的眼光了。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8  格物:就是从物中看出道理,悟出大道来。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19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0  这种境界又有几人能有?于我身上那是巧合,并非我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1  那位老师说的话,其实是在鼓励我迈出这一步,是让我用相机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现我身边人的内心世界。是让我自己去把控眼前的世界,而不是把自己和相机交给偶然的一个机遇,不是交给阳光、云彩、蓝天……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2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3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4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5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6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7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8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29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0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1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2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3  当我完成这一系列片子时,我似乎对那位老师说过的话有所领悟,又有点似是而非,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4  当然,我知道要真真领悟这些,必须经过火一般的历练,必须像李娟一样深入牧民的生活,只有那样才能让你的镜头真正地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今后的摄影中催生出不同的景象,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P35

 

 

 

       新疆行之十——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芝  

 

    都说不到新疆就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大,是呀,新疆占整个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横贯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东西长约1500公里,把新疆分隔为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天山有若干条大致东西平行的山脉组成,海拔一般都在3000-5000米左右。

    它的气温和降雨量也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海拔1500米以下的为草原年降水量不及400毫米;海拔1500-2700米为云杉林带,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海拔2700-3500米为高山草原,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是夏季优良牧场;海拔3500-3800米为寒冬荒漠,夏季有短期植物生长;海拔3800米为雪线,以上为冰川常年积雪覆盖。

    海拔1000-3000米的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气温高于山麓,向阳坡是冬季牧场。因此牧民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将牲畜赶往不同的牧场。所以我们只是到了新疆才听到转场一说。

    在来新疆之前看到过一些牧民转场的片子,但大都是转场所留下的痕迹,真正转场的片子看的不多,这次的新疆行,让我彻彻底底的过了一把转场瘾,尽管为了拍好转场,冒着雨不顾一切的往泥潭里冲,鞋里灌满了泥水也不管不顾,尽管那一天我的两只脚始终被泥水浸泡着,但是对摄影那份由衷的执着和热忱已经植入我的身体,变成了我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说起影人们的辛苦相比于我们平时舒舒服服在家的生活那是真苦,可是要和牧民们比起来,这就不算什么了。

    看了李娟写的小说《冬牧场》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牧民们的艰辛。所有的牲畜就是牧民的财富,每年的9月份他们便会赶着这些牲畜带着他们的财富告别夏季牧场,转场到冬季牧场。每一户牧民转场所走过的路程大约都要在400公里以上,在风雪交加的路上骑十几天的马才能到达目的地。半个月的时间,夜夜睡草地,休息不足4个钟头,天天凌晨起身,抹黑出发,顶着寒流赶羊追马,管理驼队,和散骆驼们斗智斗勇,拾掇小牛......吃的是冻得化不开的羊肉、啃着硬得简直不近人情的奶疙瘩和咬都咬不动的馕,所带的奢侈品就是方便面,没有碗冲泡方便面,便直接将不开的开水冲进塑料袋内,就着那泡不开的油往肚子里灌,而这样的时刻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了。行进在这风雪、泥泞中他们是既骄傲又孤独,既疲惫又倔强,……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或许你从我的片子里没有看到光和影,但那种于风雪交加中的艰辛、于泥泞中的跋涉,那种艰辛、忍受、坚毅是不是能让你过目不忘?有位老师说:你终于出来了-从光影里,从表面上!尽管这里没有光影,但有了灵魂,这里有了格物。我不敢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格物”,但心里有一种向往,那就是要用我手里的相机表现出牧民的艰辛以及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因为当你的心沉下来的时候或者心走进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你所看到的自然就不是表层的东西了,眼光也不是原来的眼光了。

    格物:就是从物中看出道理,悟出大道来。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种境界又有几人能有?于我身上那是巧合,并非我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位老师说的话,其实是在鼓励我迈出这一步,是让我用相机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现我身边人的内心世界。是让我自己去把控眼前的世界,而不是把自己和相机交给偶然的一个机遇,不是交给阳光、云彩、蓝天……

    当我完成这一系列片子时,我似乎对那位老师说过的话有所领悟,又有点似是而非,当然,我知道要真真领悟这些,必须经过火一般的历练,必须像李娟一样深入牧民的生活,只有那样才能让你的镜头真正地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今后的摄影中催生出不同的景象,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

                                  2013.11.26 15:40 于东莞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好友老盖赠玉:

【仪式-为芝麻照片而作】

老盖  2013年11月26日,河南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

仿佛仪式:从季节的深处,这一群生物迎面而来,

沿着逶迤的坡道,沿着千百代祖先的路,被

一条挥舞的鞭子驱赶,被远古的梦靥主宰,

行走在天山,行走并穿过我眼前的灯光和岁月。

 

是;是那些挺立挺拔的树林,在北疆。

是那些呼叫呼啸过的风,是那些雪,在新疆。

是那些美丽得不可方物的生灵,是那些被微博被微信被书写和吞食的美羊,

它们在西北,在我多次远离而又多次追忆的西部,在我的脑子和眼睛里。

 

一切仿佛仪式。大群大群的羊,那条刚刚垂落的鞭子,

以及最后的那个人:他的背后仿佛有神魔驱赶,从他

和那匹疲惫坐骑的远处,从那道山路的弯处。他的身躯

微微前仆,仿佛一阵风掠过即将收割的麦田;

 

也掠过一个凝坐和端立的女神:一切静下来,

从侵入人、羊和山体的寒冷,从吧嗒吧嗒溅起的泥浆,

从那一下轻微的相机快门的声响。驱赶了生活的风吹过去,

它被最深处终极的寒气逼迫,它疾吹疾走,

冻僵了远在东部的我,以及我面前仿佛温暖的灯光。

 

                                 老盖

                   河南长葛,众君澜酒店526室

 

 

 

 

                               新疆行之十——从牧民转场中所想到的......好友连队之子赠玉

 

                                           牧民转场经历着坚辛
                                           他们的财富就是刚毅
                                           不屈不挠绝不祈偶然
                                    但愿与你分享这机遇

 

 

 

                 好友雨田赠玉

                    行走
                    几千年穿越的雾霾
                    定格了疆域的沉寂
                    天山层叠,山脉横穿
                    游牧的羊群凸起雪地的风景
                    没有终止的脚步
                    生命里谁用希望
                    定格晨曦里的血阳
                    凹凹的山坡上谁在牵念远方


                    荒芫.倔犟
                    吞噬过心酸
                    行走的足印
                    追赶过像风一样的踪迹
                    那随风晃动的鞭子里
                    不知抽出多少生命的哭泣

                                   http://blog.sina.com.cn/u/16980368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