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2017-10-11 11:16:32)
标签:

旅游

山西

佛学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国保  时代:唐   地址:灵丘县城南75公里处三楼乡曲回寺村

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

石像冢始建于唐天宝十年,钻探和科学发掘,已经确认的石像冢41座,不能确认的6座,有像无冢的3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

外观呈坟丘状,冢体大小不等,最大冢高达34米、周长约30米。其建筑方法是先掘长方形土圹,长6、宽1.5、深1.5米,四壁用白色花岗岩石条垒砌,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横向平铺封顶状似石椁,然后置石像,封门回填。冢内石像数量不同但排列整齐,均为佛教造像,有佛、菩萨、罗汉,供养等,大者高1.5、小者不足0.3米。少则5尊、多则50尊,有的还分层埋放。雕法有圆雕、半圆雕和浮雕。姿势有坐像、立像,形态各异。质地均为黄白色花岗岩。封门位于冢南部,也为白色花岗岩石条竖砌。在斗江岗一冢封门石上浮雕7帧人像,每帧上方刻有和尚法号,表明此一石像冢是这些僧人所为。另在封门石的左右端刻有“天宝十载”(751年)和“天宝十一载”等等,这些文字是目前留给人们的唯一断代依据。

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蓬庵所作的《曲回寺碑记》记载:“天宝十载(751年)奉诏因建石塔三百六座”,这说明是唐玄宗下旨建造的。在手工作业的唐代,其工程量绝非三年五载可以完成,冢内大量半成品佛像表明,现存的石佛冢群是暂时覆藏佛像的设施。对佛像进行暂时覆藏,在佛经中有明确的要求和记录。《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中,佛陀明确指出“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当然,覆藏并非为了永久掩埋,而是为了条件成熟时再次复工完造。这就是为何在曲回寺发现的石佛冢均有石门、通道的原因。

这些埋起来的佛像应是拟造石塔上的构件,而构成冢体的石条则是准备建塔的石材。至于佛像形态、大小、雕刻手法不一,皆因用途不同。有的准备用来在塔中供放,佛像一般形体大而且用圆雕手法;有的用来做石塔的内壁或外壁构件,佛像一般较小而且用半圆雕和浮雕手法。至于这些石像冢内所藏佛像多少不一,是因为各个造塔工地的施工进度不同造成的。考古发现这些佛像“约占一二成的造像比例失调、技艺粗糙”,是因为这些佛像还未来得及完工就被覆藏了,而非工匠雕刻水平低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造塔工程中止?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因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达八年之久,此后唐朝又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再也无力恢复这项庞大的造塔工程。于是,本来临时的覆藏最终变成了永久的掩埋。

目前,佛以坐像的数量较多,此类造像均背靠石板,高浮雕。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佛像肉髻高耸,面相方圆,褒衣博带,衣纹简单,下摆呈三个半圆形垂布于座前,这种造像制作时间较早。或结跏趺坐,双手交汇于前方置股上,作禅定印;或半结跏趺坐,一腿盘曲,一腿下垂,左手心向上置左膝,右手心向下置右膝。二是佛像肉髻扁平,在肉髻与发髻相接处的中心位置,凸出一圆形体,面相宽大长圆,这种造像制作时间较晚。

菩萨立像风化较多,面目清晰者寥寥。背后多附石板,高浮雕。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头顶宝冠较高,衣饰模糊不清,一手臂弯曲抚胸,一手臂下垂提净瓶。腿短,跣足立于莲花座上。二是头顶宝冠扁平,面相丰圆,可见五官、弯眉、大眼、大耳,颈饰缨络垂于胸腹,一手臂弯曲抚胸,一手臂提裙,衣带自两腿间下垂及地,跣足立于方座上。

除佛像、菩萨像之外,还发现不少由几个形象组成的并列造像。也有两种:一是千佛像。在平整石块上并列凿无楣尖拱龛,置禅定坐佛像,褒衣博带,衣纹简单,下摆呈三个半圆形垂布于座前。二是故事龛(内容不详)。在平整石块上开一浅浮雕大龛,龛内置人物形象,下层雕刻倒三角形似云雾,云雾托五个整齐并列的坐式人物,云雾侧各雕一人物形象。

这些石佛像中,骑象佛陀塑造形式较为少见。骑在象背上的佛陀,肉髻高耸,发髻较大,发髻上隐现阴刻纹,隐约可见面容五官,两手置胸腹,衣纹不清。象鼻粗大下垂触地,可见象的眼睛和贴体的双耳。在石窟寺造像中多见菩萨骑象,是为佛经故事中特定的形象塑造(释迦太子骑象、普贤菩萨骑象等等)。而这里出现的佛陀骑象造型,如果没有佛经根据的话,就可能是世俗匠人在模仿以前佛教造像时的随意之作。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曲回寺石像冢(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四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