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寺风景区(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七百三十)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兴唐寺风景区
霍山,古太岳山,中华五镇之中镇。兴唐寺,唐太宗李世民兴唐立国的发祥地。核心面积36500亩,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峡谷幽深,流泉飞瀑。70米瀑布飞挂悬崖,百米栈道龙腾横空。登山观瀑,林泉消暑,清凉胜境,惬意爽心。
置身在状如葫芦的谷底,三面断壁千尺, 怪石峻异,古松怪柏,俊茂清荣,涧水激石,泠泠做响。静立潭边看水花四溅,望回青倒影,感林寒涧肃。溪边野草萋萋,清幽芳香.目酣神醉,窥谷忘返,纵情长啸,回转不绝。矗立山顶,看云海波涛处,群峰似海中岛屿,云舒雾卷时,群峰又壁立峥嵘。峰巅山花烂漫,四时燕鸣雀喧。
苑川神柏、兴唐奇松、天柱鼓泉、中镇灵碑称为兴唐寺“四绝”。
苑川神柏位于苑川村十字口往南走数十步向东拐弯处,自石壁赫然而出,苍劲古朴、巍然挺拔,在柏树根底部是一股清泉,名“柏树泉”。千百年来,这颗柏树一直靠泉水滋养,高大粗壮,伟岸奇特。主干约四人合抱,若从东南西北正看,主干分为两枝,而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侧看,又分为四枝,恰似群龙盘踞。
兴唐奇松,是兴唐寺寺门西侧的一株巨大油松,古态龙钟,雍容慈祥。高14米,胸围3米,树干向西北倾斜;冠幅13米,伞形斜垂,仿佛展臂迎宾。据说,有人曾拿斧头砍这颗油松树,任凭怎么砍也砍不断,至今油松树杆底部还有很深的斧头印。
天柱鼓泉在休粮山天柱峰的石壁间,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倾泻而下,落在岩石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声音好似人在打鼓。清人卫拜飏在《打鼓泉歌》中写道:诸峰环抱一山前,遗风高于凌青天。一峰声起诸峰应,悬崖万窍鸣飞泉。此泉正对此山缺,喷噀千年常不绝。临平之石南邵铜,谁向深山深处设。我来夜宿慈云洞,一声惊起游山梦。枕畔依稀听两甄,余音犹借风力送。老僧默坐了不惊,笑说泉声即鼓声。泉声鼓声听不尽,说法台边秋月明。
中镇灵碑为明太祖封山圣旨碑,立于洪武三年,碑高两丈、宽八尺,厚二尺,下有巨大石龟背驮,故又称“龟驮碑”。碑冠高六尺,前后均雕刻“二龙戏珠”,正面额题篆书到“大明诏旨”四字。龟长六尺,四爪伸展,稳驮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