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碑林(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五百四十八)

标签:
文化 |
傅山碑林
总体布局呈南北走向,北园为傅山碑林,南园为三晋碑林。北园着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中轴对称的庭院风格;南园以自然式布局的园林造景手法为基调。其设计建设以反映晋阳文化、汉文化和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将仿古建筑、碑石、书法、绘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主要建筑以十二条屏厅最具特色,采用增加花柱,减少内柱的减柱法进行设计,使之与周边建筑协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理念。北园中心的重檐碑亭,陈列着傅山先生精品力作唐诗草书四条屏,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造型小巧精致,是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法。
在公园布局和植物配置时,注重了分区的合理和景点的创造,结合典型环境,利用植物配置,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植物应用中,讲求姿态和季相变化,充分利用植物在造景中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季有景,处处景胜的目的。
傅山先生在中国书法理论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书法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系列崭新观点。他“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美学观点,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这一美学思想不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宝库,而且已成为一派书风的旗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傅山先生的书法及美学思想,四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傅山先生作为三晋冠冕、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