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文庙(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六十五)

标签:
杂谈 |
晋源文庙(第七批国保)
明代太原县学,建制完整、布局严谨、庙宇高大、古树参天、环境幽深、属县级文庙中的精品。始建于明洪武六年 (1373年)。
坐北朝南,南北长240余米,东西宽近50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棂星门、泮池、献殿(大成门)、大成殿。次轴线上有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左右东西两边分别是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教谕宅、训导宅及库房、斋房等。基本采用文庙固定的中轴对称平面型制和我国传统庭院的程式化布局方式,从而产生强烈的轴向感。
棂星门,座于台基之上,四柱三楼,悬山顶,绿琉璃瓦覆顶,柱下抱鼓石沙石质,前后出戗柱,檐下斗拱七踩单翘双昂,明间出平身科两朵,次间一朵。
前院中央为泮池,一般泮池的形状是半圆形,该处却呈元宝状,形制少见。四周筑有石雕栏杆,中架状元桥。
大成门(献殿) 为宫殿建筑,在县级文庙中较少见。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琉璃瓦覆盖,明间为菱形隔扇门,次间为菱形隔扇窗。
斗栱三踩单昂,每间施平身科两朵。转角斗拱出斜昂,中间之昂上承角梁置于抹角梁上,昂尾里转插入垂柱,垂柱又插入角梁。
七檩无廊构架,两根四架梁在中心相接分心用三柱,上承三根蜀柱托五架梁,之上再承平梁,再上用蜀柱、叉手等托脊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