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2014-10-07 08:27:47)
标签:

旅游

恒山建筑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浑源县大磁窑镇恒山主峰天峰岭阳面脚下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水经注》称其为玄岳,又称镇岳,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华誉,是中国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称第五小洞天《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封为万山之宗主,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

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来,奔腾起伏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莽莽苍苍,重重叠叠,巍峨耸峙,比肩而立。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怪浩难测”的赞叹。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恒山)如行。”正是"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而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在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

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壁立千仞,奇岩怪石,岩层峰峦景色奇美,形成独有的“版画式”山貌。沿着由石阶、曲径、小桥组成的步行路,从天峰岭西麓至山顶,山势险峻,叠嶂拔峙,怪石林立,气势雄伟,有的像仙人迎宾,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像玉犬探路,有的像猿猴戏君,有的像城堡望凤,有的像天窗看景,还有西鼓楼外古磬石可以石相击,如金鸡呜叫。山顶松海林涛、灌木葱茏春来,山桃烂漫;夏至,云蒸霞蔚;秋到,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停旨岭北部峭崖上,刻有高13米、横直如栎梁、点撩大如牛、字体雄诨、遒劲有力的“恒宗”二宇,是中国古代现存最大的汉字石刻。北岳寝宫南侧洞窟壁上,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和诗碑。恒山最高处的会仙府四周崖上,刻有“会仙府”三宇和多处历代摩崖题刻;府旁御碑亭和玉皇阁内的清康熙皇帝手书“化垂悠久”字碑、墙壁上满布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均为石刻佳品。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的松树,形状奇特,斑驳苍翠,是恒山风光中颇具魅力的一景。有的像翠伞,鸟道庇荫;有的像角亭,巧立泉边;有的像飞龙,出没云海;有的如剑桥,横跨淘壑。恒宗湾西侧石梁上,4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四大夫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轩昂。虎风口上的悬根松根基盘露,虬技迸发,遮日留荫,屹立在山岔风口上。果老岭旁峭壁间的蒲团松,松顶平似一蒲团,云雾中又像飘浮在水面上的一片荷叶。紫霞洞旁半崖峭壁间的悬空松悬空危挂,侧身探海。恒宗殿顶崖上倒悬着的桔松,又似飞龙腾驾云海。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的云雾,变幻无穷。靠近主峰向东山腰上的出云洞,晴日朗朗,洞口周围常有云雾拂动;每逢降雨,冉冉云气,自洞里升腾出来。与这白云洞相映成趣的是下边有半间屋大小的一块岩石,像一张床,静静的平躺在上边,耳边涛声响起,风大时则似海潮轰鸣,听松风,看白云,此境人间难寻。望东峰峭壁翠顶云雾漫绕中,累累白石犹如群羊吃草,别有情趣。置身恒山最高处会仙府,头顶群崖万状,眼前云峰隐现,脚下云雾缥缈,林海茫茫,松涛贯耳,气象万千。

作为道教圣地,恒山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后土常来梳妆,飞石窟舜帝受惊,姑嫂跳崖化飞鸟,果老牵驴过恒山。张果老真名张果,字是因为他胡须洁白如雪,自称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常倒骑一匹白驴,到了目的地住了脚,便把这驴似纸一般折叠起来,放入箱中。骑时吹上气和水便又成了欢蹦乱跳的真驴。唐玄宗三番两次派人前去迎候,最后才把张果老迎接到东都,数日不进食,但必饮酒。恳请还山,至恒山暴病而亡,弟子们将他安葬,但后来人们打开这个棺材,里面空无一物,张果老早已从棺材中逃离。李隆基听说张果老已尸解,便降诏敕建栖霞观。

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即有大小祠庙60余处。但惜多数已不存,现仅存20余处,为明清所建。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雄视南天的恒宗殿,负崖高耸;隐入幽处的寝宫,嵌入石窟;上应北斗的魁星阁,独立险峰;还有会仙府、九天宫、白虚观、姑嫂崖、翠雪亭等古建筑。除此之外,崖壁上摩崖题刻随处可见,庙宇中碑碣匾额比比皆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恒山文化的源远流长。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宗殿为恒山主庙,又名“北岳庙”,俗称“朝殿”,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也是五岳中岳庙建在山上的孤例。依山而建,层台叠峙、高低错落,由山门、贞元殿、钟楼楼、配殿等建筑组成。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黄色琉璃瓦履顶,斗拱五踩双昂里转双翘。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山门后有103级石阶通往贞元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履顶,前檐插廊,庙门悬贞元之殿匾额。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斗拱五踩双昂里转双翘,平身科每间两朵。梁架结构为五步梁对前单步梁用三柱,上用驼峰承五架梁,天花装修。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寝宫为恒山最古老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顶楼阁式,绿色玻璃履顶,黄色琉璃剪边。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九天宫由山门、正殿及配殿组成。山门砖砌拱门,仿木额枋、垂柱,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前出廊,斗拱五踩单翘单昂里转双翘,平身科每间一朵。梁架结构为五步梁对前单步梁用三柱,上承五架梁。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除此之外,还有会仙府是恒山最大的仙道居住之处,内塑八仙人物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魁星阁内所塑魁星像,蓝面红发,瘦骨嶙峋,右脚踏鳖头,右手握朱笔,全身扭曲,充满动感,相貌奇丑,却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下临深渊的三清殿,巧建绝壁,狂风起时,惊险万分。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恒山建筑群(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四十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