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2013-11-17 15:25:57)

张壁古堡(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建于隋末唐初,它的建设者是刘武周。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 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

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城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9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300米的街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沿着龙脊前行,街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古朴的店铺门面和民居。在兴盛时也曾商贾云集,成为物资交流的中转地,当年街道两侧,大多都是各类商行和车马店。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南北两座堡门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这样的设计也是出于“风水不外流”的考虑。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古堡中心偏北的地方,主街道西侧生长着一株罕见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在槐抱柳附近,街道两侧各有一个小水塘,它们与呈“S”型弧线的街道共同构成了阴阳太极图。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虽然面积只有12000平方米,但却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态,有军事防御的瓮城,有小巧的钟楼和鼓楼,有完善的城市给水系统一一堡内有多达六眼的水井,有公共活动场所和政治文化中心一一瓮城边的戏台,有宗教活动场所。这些特征,使得张壁古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堡,而更像是一座小城。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还保留着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各个“里坊”巷门、门楼配备得当,若关门落锁,可谓堡中有堡。

城市街巷组织上,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丁”字结构。东三巷为靳家巷、大东巷、小东巷,西四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户家园。西四巷建筑错落递次,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闩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于户家园与贾家巷的嘉会堂。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古堡内的建设规划无一不反映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风水的思想。张壁古堡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于古代城市选址“子午”坐城须北高南低的规律,因而在北堡门上建了两座庙宇,一为“真武庙”,一为“二郎庙”,庙顶标高超过南堡门,以使北高南低,二郎庙供奉的却并非二郎神,而是北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崇。由于绵山的地势高陡,“冲”气足,所以又在南堡门外建造了关帝庙,以遮挡来自绵山的“煞气”。最令人称奇的是,小小一个张壁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来的近十座寺庙宫观,宗教及其它古建筑密度之高,极为罕见。除以上三座庙外还有空王佛行宫、兴隆寺、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三大士殿、可汗祠等等。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关帝庙东院内原来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文革期间,观音像被毁,人们在观音像后发现一夹壁墙,内藏有一尊高约一米的泥塑像,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从服饰和冠戴看,象是宋代以前的官员。后来人们又从泥像腿部的破损处发现这是一尊浇铸的实芯铁像,表面加以泥塑。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关帝庙院内,陈列着一块巨石,相传为建堡时的镇堡之物,巨石上赫然浮现出一幅雄鸡图,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院内还有一架双龙碾,一壶热水向盘面与碾子一浇,若隐若现出两条极具写意效果的龙来。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成佛于绵山云峰寺,被尊为绵山山主。张壁古堡距绵山不到10公里,这里出现他的行宫也就不足为奇了。空王佛行宫,建造于明代,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座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佛体贴金,背光华丽,山墙上绘有田志超成佛的壁画。空王佛行宫与毗邻的真武庙大殿顶端,均有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华丽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大殿廊下立有两座稀世罕见的琉璃碑,碑之通体为琉璃烧制,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分别记述田志超成佛的过程和空王佛行宫修建缘起。这两座碑是我国目前绝无仅有的琉璃碑,堪称琉璃艺术世界中的奇葩,例证了介休是我国琉璃艺术建筑的宝库的说法。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可汗祠位于南堡门内,据碑文记载,重修于元代,大殿上保存有宋瓦,殿内立有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恭的塑像,由刘武周部将于同年修筑。

张壁古堡同时也是一座军事城堡,除了军事地道和城墙以外,地面上还残留着其它军事遗迹。例如,西场巷原来就是军队操练的校场,而户家园,则是平民的集中居住地。户家园地势较低,巷口上方建有过街天桥,天桥与北堡门城墙相连,上过兵,下过民,避免了军民杂居时士卒对平民的骚扰。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地下遍布地道,规模宏大,结构奇特,与堡内四通八达,构成一个地下军事防御设施。整个地道估计长10华里,呈s型走向,三层立体网状结构,高层距地面一米余,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各高两米左右。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古堡内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地道设计原理暗含“六壬奇门”之术,神秘诡谲,设计思想超前。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阱、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隙望孔等攻击设计,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并有直井从顶层直通底层,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村位于河东与晋阳之间,距介休城30里,对于刘武周而言,在对唐朝的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年刘武周修筑张壁古堡,应当是做为一项秘密军事工程对外秘而不宣,因此,史籍上没有任何记载。张壁古堡的地道可屯兵万人,一旦唐军反攻,对垒于介休城下,古堡内的这支伏兵将起到出奇致胜的关键作用,即便介休有失,张壁古堡也将成为一柄尖刀,凭险据守,起到制约唐军、策应晋阳的战略作用。然而,军事形势的发展过于迅速,宋金刚兵败如山倒,从柏壁一溃数百里,李世民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介休、晋阳很快就被唐军收复,张壁古堡这座苦心经营的军事要塞,没有起到任何战略、战术上的作用便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一晃便是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