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三百三十三(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建于隋末唐初,它的建设者是刘武周。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 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
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城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
城市街巷组织上,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丁”字结构。东三巷为靳家巷、大东巷、小东巷,西四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户家园。西四巷建筑错落递次,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闩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于户家园与贾家巷的嘉会堂。
张壁古堡同时也是一座军事城堡,除了军事地道和城墙以外,地面上还残留着其它军事遗迹。例如,西场巷原来就是军队操练的校场,而户家园,则是平民的集中居住地。户家园地势较低,巷口上方建有过街天桥,天桥与北堡门城墙相连,上过兵,下过民,避免了军民杂居时士卒对平民的骚扰。